第272部分(第1/4 頁)
李自成在驛站乾得很好,相比張獻忠,他是個比較本分的人,只想混碗飯吃。
崇禎二年,飯碗沒了。
我說過很多次,是劉懋同志建議,全給裁掉了。
劉懋認為,驛站紕漏太多,浪費朝廷資源,李自成認為,去你孃的。
你橫豎有飯吃,沒事幹了,來砸我的飯碗。
但李自成還沒有揭竿而起的勇氣,他回了家,希望打短工過日子。
我也說過很多次,從崇禎元年,到崇禎六年,西北災荒。
都被他趕上了,災荒時期,收成不好,沒人種地,自然沒有短工的活路。此時,李自成聽說,有一個人正在附近招人,去了的人都有飯吃。
他帶著幾個人去了,果然有飯吃。
這位招聘的人,叫做王左桂。
王左桂是幹什麼的,之前也說過了,作為與王嘉胤齊名的義軍領袖,他比較有實力。
當時王左桂的手下,有幾千人,分為八隊,他覺得李自成是個有料的人,就讓他當了八隊的隊長。
這是李自成擔任的第一個職務,也是最小的職務,而他的外號,也由此而生——八隊闖將。
一年後,王左桂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要攻打韓城。
他之所以要打這裡,是經過慎重考慮的,因為韓城的防守兵力很少,而且當時的總督楊鶴,沒有多少兵力可以增援,攻打這裡,可謂萬無一失。
判斷是正確的,正如之前所說的,楊鶴確實沒有兵,但他有一個手下,叫洪承疇。
這次戰役的結果是,洪承疇一舉成名,王左桂一舉完蛋,後來投降了,再後來,被殺降。
王左桂死掉了,他的許多部屬都投降了,但李自成沒有,他帶著自己的人,又去投奔了不沾泥。
不沾泥是個外號,他的真名,叫做張存孟(也有說叫張存猛)。但孟也好,猛也罷,這人實在是個比較無足輕重的角色,到了一年後,他也投降了。
然而李自成沒有投降,他又去投了另一個人。這一次,他的眼光很準,因為他的新上司,就是闖王高迎祥。
這是極其有趣的一件事,王左桂投降了,李自成不投降,不沾泥投降了,他也沒投降。
雖說李自成也曾經投降過,比如被王樸包圍,被陳奇瑜包圍等等,但大體而言,他是沒怎麼投降的。
這說明,李自成不是痞子,他是有骨氣的。
相比而言,張獻忠的表現實在不好。
他投降的次數實在太多,投降的時機實在太巧,每次都是打不過,或是眼看打不過了,就投降,等緩過一口氣,立馬就翻臉不認人,接著幹,很有點兵油子的感覺。
史料記載,張獻忠的長相,是比較魁梧的,他身材高大,面色發黃(所以有個外號叫黃虎),看上去非常威風。
而李自成就差得多了,他的身材不高,長得也比較抱歉,據說不太起眼(後來老婆跑路了估計與此有關),但他很講義氣,很講原則,且從不貪小便宜。
歷史告訴我們,痞子就算混一輩子,也還是痞子,滑頭,最後只能滑自己。長得帥,不能當飯吃。
成大器者的唯一要訣,是能吃虧。
吃虧就是佔便宜,原先我不信,後來我信,相當靠譜。
李自成很能吃虧,所以開會的時候,別人不說,他說。
第八隊隊長,不起眼的下屬,四處尋找出路的孤獨者,這是他傳奇的開始。
他說,一個人敢拼命,也能活命,何況我們有十幾萬人,不要怕!
大家都很激動,他們認識到,李自成是對的,到這個份上,只能拼了。
但問題在於,他們已經被重重包圍,在河南呆下去,死路,去陝西,還是死路,去山西,依然是死路,哪裡還有路?
有的,還有一條。
李自成以他卓越的戰略眼光,和無畏的勇氣,指出那條唯一道路。
他說,我們去攻打大明的都城,那裡很容易打。
他不是在開玩笑。
當然,這個所謂的都城,並不是北京,事實上,明代的都城有三個。
北京,是北都,南京,是南都,還有一箇中都,是鳳陽。
打北京,估計路上就被人幹挺了,打南京,也是白扯,但打鳳陽,是有把握的。
鳳陽,位於南直隸(今屬安徽),這個地方之所以被當作都城,只是因為它是朱元璋的老家。事實上,這裡唯一與皇室有關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