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部分(第3/4 頁)
,民變四起,是他的責任,用人不當,也是他的責任,總而言之,全部都是他的責任。
這是一個相當奇異的舉動,因為崇禎同志是受害者,張獻忠並非他請來的,受害者寫檢討,似乎讓人難以理解。
其實不難理解,幾句話就明白了。
根據慣例,但凡出了事,總要有人負責,縣裡出事,知縣負責,府裡出事,知府負責,省裡出事,巡撫負責。
現在皇帝的祖墳出了事,誰負責?
只有皇帝負責。
對崇禎而言,所謂龍脈,未必當真。要知道,當年朱元璋先生的父母死了,都沒地方埋,是拿著木板到處走,才找到塊地埋的,要說龍脈,只要朱元璋自己的墳沒被人給掘了,就沒有大問題。
但祖宗的祖宗的墳被掘了,畢竟影響太大,必須解決。
解決的方法,只能是自己做檢討。
事實證明,這是一個相當高明的方法。自從皇帝的祖墳被掘了後,上到洪承疇,下到小軍官,人心惶惶,唯恐這事拿自己開刀,據說左良玉連遺書都寫了,就等著拉去砍了,既然皇帝做了檢討,大家都放心了,可以幹活了。
當然,皇帝背了大鍋,小鍋也要有人背,鳳陽巡撫和巡按被幹掉,此事到此為止。
崇禎如此大度,並非他脾氣好,但凡是個人,刨了他的祖墳,都能跟你玩命,更何況是皇帝。
但沒辦法,畢竟手下就這些人,要把洪承疇、左良玉都幹掉了,誰來幹活?
對於這一點,洪承疇、左良玉是很清楚的,為保證腦袋明天還在脖子上,他們開始全力追擊起義軍。
說追擊,是比較勉強的,因為民軍的數量,大致有三十萬,而官軍,總共才四萬人。就算把一個人掰開兩個用,也沒法搞定。
好在,還有一個以一當十的人,曹文詔。
為保證能給崇禎同志個交代,崇禎八年六月,曹文詔奉命出發,追擊民軍。
曹文詔的攻擊目標,是十幾萬民軍,而他的手下,只有三千人。
自開啟戰起,曹文詔就始終以少打多,幾千人追幾萬人,是家常便飯。
但上山的次數多了,終究會遇到老虎的。
曹文詔率領騎兵,一口氣追了幾百裡,把民軍打得落花流水,斬殺數千人。
但自古以來,人多打人少,不是沒有道理的。
跑了幾百裡後,終於醒過來了,三千人而已,跑得這麼快,這麼遠,至於嗎?
於是一合計,集結精銳兵力三萬多人,回頭,準備跟曹文詔決戰。
崇禎四年起,曹文詔跟民軍打過無數仗,從來沒輸過,膽子特大,衝得特猛,一猛子就紮了進去。
進去了就再沒出來。
民軍已走投無路,這次他們沒打算逃跑,只打算死拼。
而曹文詔由於太過激動,只帶了先鋒一千多人,就跑過來了。
三萬個死拼的人,對一千個激動的人,用現在的編制換算,基本相當於一個人打一個排,能完成這個任務的,估計只有蘭博。
曹文詔不是蘭博,但他實在也很猛,帶著騎兵衝了十幾次,所至之處,死傷遍地,從早上一直打到下午,斬殺敵軍幾千人。
眼看快到晚上,殺得差不多了,曹文詔準備走人。
這並非玩笑,曹總兵是騎馬來的,就算打不贏,也能跑得贏。
在混亂的包圍圈中,他集結兵力,發動突擊,很快就突出了缺口,準備回家洗澡睡覺。
當時場面相當混亂,誰都沒認出誰,在民軍看來,跑幾個也沒關係,所以也不大有人去管這個缺口。
但關鍵時刻,出情況了。
曹文詔騎馬經過大批民軍時,有一個小兵正好被俘,又正好看見了曹文詔,就喊了一句:
“將軍救我!”
當時的環境,應該是很吵的,有多少人聽見很難說,但很不巧,有一個最不該聽見的人,聽見了。
這個人是民軍的一個頭目,而在不久之前,他曾在曹文詔的部隊裡幹過。
作為一個敬業的人,他立即對旁人大喊:
“這就是曹總兵!”
既然是曹總兵,那就別想跑了。
民軍集結千人,群擁而上圍攻曹文詔。
曹文詔麻煩了,此時,他的手下已經被打散,跟隨在他身邊的,只有幾個隨從。
必死無疑。
必死無疑的曹文詔,在他人生的最後時刻,詮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