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更多的熱錢是無據可查的。但是,與熱錢(國際遊資)流入相對應的,不是股市的上升,而是大幅下跌,這不能不讓人思考,究竟是境外集團刻意唱空、做空A股以便大幅抄底,還是境內主力刻意打壓A股,讓他們抄底屢屢失敗?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三、面對大漲大跌保持冷靜(3)
其次,從走勢上看,這些“熱錢”流入中國是衝著“人民幣升值”來的,由於國內投資渠道的限制,他們不外乎介入股市或樓市。近期樓市有所異動,可能部分外資在試水,但面臨著打壓;而股市下跌較多之後,他們也會有抄底的興趣,從一季度的走勢,特別是滬指到4300點(那是一輪正常調整的合理幅度,對重技術的外資會有吸引力)以後的情況看,每當市場出現有築底反彈的跡象、盤面顯示有資金流入時,股指就扭頭向下,直到放量破位;然後又弱勢整理,一旦有資金介入,便再次向下砸盤,目的就是讓這些熱錢(即國際遊資)永遠也抄不到底,不是短線割肉就是中線被套。
第三,從政策上看,如果說大盤下跌僅僅是因為A股本身的原因,那麼政策面很容易有所作為,按常理也不可能總是“無動於衷”,因為損失的畢竟是高達10萬多億的市值和百姓的真金白銀,誰能真的不在乎?但為什麼總是“坐視不救”,或點到即止?如果因為下跌是戰略需要,那就容易解釋了。事實上,我們可以從政策上找到一些暗示:“股票不是人人能炒的”——這是告誡風險承受能力不強的人可以離場了;“要對資本市場有信心”——在裡面的要有信心,輸的只是時間;“國有股減持要為股市作貢獻”——維護了國家利益當然是作貢獻,包括在適當的時候打壓指數;“奧運之前將是慢牛”—這是告訴我們回暖的期限。
另外,從歷史上看,不少國家和地區在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過程中均出現過這種國內資金與外資的強烈對抗與博弈,這也是符合邏輯和歷史規律的。而且,不論結果是外資勝出還是內資勝出,股市經過一輪慘烈的博弈後,仍將迎來一波大的升勢,只不過誰勝誰負,對國家利益來說性質完全不同。
如果這一假設能成立,則今年以來的一切股市現象都可以找到合理的答案,也可以對未來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也即短線搏殺仍然可能出現我們意想不到的情況,但搏殺到最後一定會以一種逼空和井噴的形式告終,中線走勢也是我們難以想象的。當然,這只是一家之言,很難說是否屬痴人說夢,想到了就說出來,供大家參考、討論。總體看,現在不能指望一輪大的搏殺在近日就會結束,短線的變數還比較大,操作上仍需控制倉位,但完全空倉應該說風險也較大,看淡短線變動,立足中線前景,會少一份恐慌,多一份期待,股市“休漁期”心情也要放鬆些更好。
沒有利好也得好好活
時間:2008…04…07 08:56:19
長假三天,市場對利好從有所期待到再次失望,但輿論界對該不該救市、怎麼救市的激辯卻上升到了新的高度,甚至連央視新聞頻道新聞週刊也開始“討論”這個嚴肅的話題。我想多數人對這個話題已經聽得耳朵起繭了。
一個人如果身體健康,固然不需要去看醫生,如果身患疾病甚至病入膏肓仍然堅持“自己會好的”,醫院拒絕治療,這就違背常理了,但這個常理,現在似乎還在一些專家學者之間爭論,那就更顯得可笑了。
如果說“四年熊市”對中國經濟沒有造成太大的負面影響,那是因為當時資本市場的規模還不夠大,但現在超過GDP總額的市值縮水了近一半,居然仍然不被重視,其嚴重性顯然被低估。簡單說,這將影響金融體系的健康、穩定,影響整個中國經濟的競爭力,甚至影響社會的穩定。
如果說前些年靠一個政策、一個社論來干預市場的做法是幼稚的、不成熟的,那麼現在為了迴避“政策市”的說法而拒絕採取有效措施,拒絕“救市”,這種做法同樣是幼稚而錯誤的。
管理層曾公開表示,投資者要對中國的資本市場有信心,那麼請問如何將這種管理層的信心傳導到投資者身上呢?是不管不顧任其自由落體,還是穩定市場盡心呵護?現在投資者的信心已經被惡劣的現實摧殘殆盡,拿什麼來支援“有信心”這種表述?
說法歸說法,投資者還得面對現實,現在擺在大家面前的難題有:一,股指究竟會跌到什麼程度,即使沒有政策預期,有效反彈能否產生,能到什麼高度?二,如果出現繼續下跌、深不見底的走勢,如何操作才算是合理的?三,從目前點位算起,中國股市的大方向究竟是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