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大明王朝的最後十七年 > 第19部分

第19部分(第2/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魯魯修凌駕於諸天凹凸世界:雷震之女網遊之熟女陪我上青雲穿越戀歌:上官與夏侯【HP】布萊克家族莫名其妙的異世界冒險英雄聯盟之玩家對戰強勢文化手冊特種兵張霄回村搞大事,被女學霸懂不懂ADCarry的含金量穿越王者:聊天室裡的英雄傳奇四合院之剝奪一切暗區突圍之黑金指揮官當原神照進現實家養輔助投餵指南[電競]殺神快跑,你物件玩狙的在平行世界的她們很幸福四大名捕破案系列!穿海:海上建堡壘,戰四海八荒火影之星落塵世

營天下十幾年,尚且無濟於事,太子這樣的哥兒孩子家,做得了什麼事?先生們乘早研究戰守的對策,其他的話不必再講了。

朱由檢在“南遷”問題上,前後判若兩人,實在是身不由己,關鍵在於內閣首輔陳演堅決反對。陳演也有壓力,不得不乞求辭職。朱由檢在罷免他的前一天,對陳演說了這樣一句意味深長的話:“朕不要做,先生偏要做;朕要做,先生偏不要做。”對這位輔政大臣的消極輔政,顯得無可奈何。所謂“朕要做,先生偏不要做”的事,就是“南遷”。繼任的內閣首輔魏藻德,更加老奸巨猾,採取明哲保身的態度,對“南遷”不置可否。當鞏永固、項煜提議“南遷”時,他都在場,始終一言不發,用沉默來表示委婉的否定。使得朱由檢感到孤立無援,在龍椅上聳身舒足,仰天長嘆。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出征、南遷、勤王,一籌莫展(6)

周皇后為此感嘆不已,她是江南人,傾向於“南遷”,由於無法成行,遺憾地說:可惜政府沒有有力的支持者。一語道破其中的奧秘。

明朝滅亡以後,遺老遺少們提起這段往事,無不唏噓感嘆。計六奇《明季北略》談到“南遷得失如何”,感慨系之。他說:當李自成由陝西進入山西,勢如破竹,只有“南遷”這一對策,或許可以稍微拖延歲月。而光時亨以為是“邪說”,致使“南遷”不成,天下百姓恨之入骨。他還說:先帝以身殉國後,假如光時亨也能夠殉國,雖然不能夠救贖他的“陷君”之罪,或許可以還他一個清白,但是他竟然躬身投降李自成。這種卑劣的表現,即使碎屍萬段也不能謝先帝於地下。由此可見,反對“南遷”的人鼓吹“守國”,其實是企圖藉此孤注一擲,來為自己沽名釣譽,而並非忠君。相反的,主張“南遷”的李邦華卻以身殉國,證明了“南遷”之議,出發點是為了挽救危機,而不是為了躲避死亡。

計六奇的評論精彩之極,對光時亨的抨擊,對李邦華的讚譽,是無可非議的。無怪乎當時有人懷疑,光時亨反對“南遷”,是接受了李自成的“密旨”,充當內奸,理由是,李自成進入北京後,他率先投降,不免令人懷疑。

美國漢學家魏斐德的《洪業——清朝開國史》,談到“南遷”不成時,有這樣一段透闢的分析:這對後來滿清佔領北京時的形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滿清比較完整地接管了明朝的中央政府,擁有了他們最缺乏的東西,由此接手了明朝幾乎全部漢族官吏,依靠他們接管天下,並最後征服南方。崇禎帝的決定還導致諸多皇室宗親繼承權利的曖昧不定,以致派系傾軋,削弱了南明政權。此外,反清復明陣營也因此少了一批立志收復失地,光復北方家園的北方人。崇禎這一自我犧牲的決定,就這樣最終毀滅了後來復明志士堅守南方的許多希望。

說得多好啊!不過崇禎的“自我犧牲”決定,實在是無可奈何之舉,其中飽含多少辛酸,他未必知道。

鞭長莫及的“勤王之師”

與“出征”、“南遷”同時提出的“勤王”之議,也就是調動邊防軍來保衛北京,是不是可以成為救命稻草呢?也未必。

朱由檢長期以來在“安內”與“攘外”的兩難選擇上,舉棋不定,直到最後關頭,才意識到不“安內”無以“攘外”,李自成的威脅遠遠勝過愛新覺羅。於是決定,把駐紮在山海關、寧遠前線的關寧鐵騎調進來保衛北京。

崇禎十七年(1644)正月十九日,他向大臣們提出徵調遼東總兵吳三桂入關的意向,要大臣們討論。內閣、六部大臣意識到問題頗為棘手,徵調吳三桂,意味著放棄山海關外大片國土,要承擔國土淪喪的責任,在歷史上留下罵名。一事當前,他們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名節,故意推諉不決。

正月二十一日,朱由檢正式給內閣發去一道諭旨,強調說明,徵調吳三桂兵馬是值得期待的戰略步驟。他嚴厲地批評大臣們的消極態度:採取此等重大軍機措施,原本應該由先生們作出決斷,承擔責任,不可以推諉誤事。在皇帝的緊逼之下,內閣首輔不得不表態,他藉口“一寸山河一寸金”的堂而皇之口號,反對徵調吳三桂入關。兵部尚書也表示反對,身為軍事首長,他怕承擔丟失遼東國土的責任,把皮球踢還給皇帝,說了一句分量極重的話:吳三桂要不要徵調,取決於寧遠要不要放棄。請皇帝自己決定是否放棄寧遠,才談得上徵調吳三桂。

既然大臣們都不願意承擔責任,朱由檢只得親自作出決定:放棄寧遠,退守山海關。內閣仍然不願意發出正式公文徵調吳三桂,猶豫拖延。朱由檢再次催促,要他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貴女重生流年仕途沉浮 作者:莊無魚獨裁帝君親愛的損友江靈的另類人生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