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男來尋歡作樂,呂不韋投其所好,向她進獻了一個叫嫪毐的男人來滿足她的私慾。嫪毐因此而得寵,被封為長信侯。太后賜給他山陽的土地,讓他居住在那裡,又把河西太原郡改為嫪毐的封國,宮室、車馬、衣服、園林、巡獵全部聽憑嫪毐的意願驅使,甚至連國家大事都由嫪毐決定。
嬴政對嫪毐早已不滿,嫪毐對此也是心知肚明。隨著時間的推移,兩人的矛盾也越來越深。嫪毐一心想除掉嬴政,取得秦王的權力,嫪毐趁嬴政進行成年加冠儀式時,發動了叛亂。他盜用秦王的大印和太后的印璽,發動京城部隊和侍衛、官騎、戎狄族首領、家臣,企圖攻打嬴政住的蘄年宮。嬴政得知後,臨危不亂,命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兵攻擊嫪毐。在咸陽一戰中,嫪毐的軍隊死傷數百,嫪毐戰敗逃跑了。嬴政獲勝後,獎賞了立功的戰士,又當即通令全國:如果有人活捉嫪毐,賜給賞錢一百萬;殺掉他,賜給賞錢五十萬。嫪毐等人無處可逃,終於全部被抓獲。事後,嬴政開始清算嫪毐的餘黨,受嫪毐牽連並被判處極刑的中央官吏就有二十多人。嫪毐本人也被五馬分屍,家人全部被誅殺,他的家臣,處罰最輕的也要為國家服三年勞役。還有受牽連的四千餘家被剝奪了官爵,遷徙到蜀郡,甚至連呂不韋也因此事受到牽連,被免去了官職。太后則被嬴政打入冷宮,後來在別人的勸說之下嬴政才將她接回身邊。
秦王為人
嬴政曾經在秦國大規模地進行搜尋,驅逐那些在秦國做官的其他國家的人。李斯上書勸說:“大王啊,他們都是難得的人才,只要他們對我們忠心耿耿,我們何必趕他們走呢?更何況,他們走了之後就變成了我們的禍患。”嬴政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便廢止了逐客令。李斯接著又勸說秦王,建議首先攻取韓國,以此來恐嚇其他國家。秦王便派李斯去降服韓國。韓王為此十分憂慮,就派大梁人尉繚來到秦國,向秦王勸說道:“憑著秦國這樣強大的實力,諸侯就像郡縣首腦。但是如果其他各國聯合起來進行偷襲的話,秦國就很危險了。從前智伯、夫差、湣王就是這樣滅亡的。我希望大王不要吝惜財物,給各國權貴大臣送禮,利用他們打亂諸侯的計劃,這樣只不過損失三十萬金,而諸侯就可以完全消滅了。”秦王聽從了他的計謀,覺得尉繚是個難得人才,對他非常尊敬,會見尉繚時以平等的禮節相待,甚至衣服飲食也與尉繚一樣。而尉繚私下裡卻對人說:“秦王這個人,高鼻樑,大眼睛,老鷹的胸脯,豺狼的聲音,缺乏仁德而有虎狼之心,窮困的時候容易對人謙卑,得志的時候也會輕易吃人。我是個平民,然而他見到我總是那樣謙和。但如果秦王奪取天下的心願得以實現,天下的人就都成為奴隸了。這樣的人,我不能跟他長久地交往啊。”他還想打算逃走。嬴政發覺後,極力挽留,並任命他為秦國的最高軍事長官,徵兵作戰時也始終採用他的計謀。
始皇帝(2)
帝號“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滅掉了六國,統一了天下。嬴政為了彰顯自己的功績,命令大臣商定一個新的帝號。對大家說:“以前天下六國作亂,我得到了上天的授命、祖宗神靈的保佑,滅掉了六國,天下又重新得到了太平,現在我應該換個名號,以使我的豐功偉業流傳後世,大家認為我應該用一個什麼樣的帝號啊?”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人都說:“從前五帝的土地縱橫各千里,外面還劃分有侯服、夷服等地區,諸侯有的來朝見,有的不來朝見,天子不能夠完全控制四方。現在大王您興正義之師,平定了天下,這是以前所不曾有的,就連五帝也無法與您的業績相比啊!古代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是最尊貴的。我們冒死罪獻上‘泰皇’的尊號。您以後釋出的教令稱為‘制書’,下命令就稱為‘詔書’,您自稱為‘朕’。”秦王思考了一會兒便說:“去掉‘泰’字,留下‘皇’字,採用上古‘帝’的位號,稱為‘皇帝’,其他就按你們議論的辦吧。”他還追尊莊襄王為太上皇,又下令說:“以前人死了以後評定諡號的做法,是兒子議論父親,臣子議論君主,非常沒有意義,我不贊同。從今以後,廢除諡法。我就叫做始皇帝,後代就從我這兒開始,稱二世、三世直到萬世,永遠相傳,沒有窮盡。”
統一政令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按照五行相生相剋、終始迴圈的原理進行推求,認為周為火德,秦取代周朝,就應該是水德。他將群臣朝見拜賀的日期設在十月初一這一天。衣服、符節和旗幟的裝飾,都改用黑色。數字以六為紀,符節和御史所戴的法冠都規定為六寸,車寬為六尺,六尺為一步,一輛車駕六匹馬。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