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於一個點的戰略制定,都是基於戰術層面的戰略目標制定,而路線則是基於對企業願景和使命的戰略規劃,它對於企業的影響是長期的、根本的。
海爾、聯想、TCL、娃哈哈以及已經在中國市場上做到一定地位的企業,未來發展面臨的挑戰都在於:沒有航標,甚至沒有目標,一切的戰略假設和戰略投入要依靠自己的判斷。
當三星一夜之間崛起時,中國企業學習三星最著名的企業是TCL。TCL決策者李東生總裁明確指出:把三星作為我們學習和模仿的榜樣,並制定出學習三星的時間程序表。
客觀地說,這一決策具有戰略遠見和現實意義,因為三星所走過的路,也必將是中國同類企業未來5年所要面對和必須要走的路,有效模仿的現實路徑可尋。但是,如果認真研究中國一些公司模仿和學習三星的真實情況,我們則會發現,國內的諸多企業學習的情況卻是形式大於實質、口號大於內容。仔細研究一下,多數企業根本沒有抓住三星發展的實質,對三星的全面理解,深度研究也遠遠不夠。作為走向國際化的TCL,同樣如此。 。。
第二章 路線成就組織的宏基偉業(13)
1993年,三星的領軍人物###熙提出要實施“數字化戰略轉型”時,###熙對於“數字化戰略轉型”的理解,是一個系列化的戰略規劃,這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僅僅在金融風暴後的幾年,三星還是招募了800多名博士以及300多名畢業於歐美名校的MBA。因為###熙看到的是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以後的三星。
而面對同樣一種危機,TCL的李東生,卻看到了完全不同的東西。
1997年東南亞金融風暴,使得中國的轉口貿易普遍遭受嚴重打擊。掌控前端的市場銷售渠道,成了TCL從那場危機中得到的最深刻的認識。在這樣的認識指導下,1999年,TCL發起國際化第二波,在東南亞、中東、東歐、南非等發展中國家的新興市場,以推廣TCL自有品牌產品為主,逐步建立了完全由自己掌控的強大銷售網路。但李東生明白,要實行真正的全球化戰略是不能只在第三世界轉悠。李東生的目標是做一家世界頂級企業。
2001年,在紀念TCL成立20週年的時候,李東生的“反思20年”講話在集團內外廣為傳播。其中反思的重要內容就是,“TCL戰略的缺失導致集團發展的盲目擴張,許多專案失敗得很可惜。”李東生特別提到在成為中國最大的電話機生產企業的同時,TCL卻失去了通訊系統製造業的機會。
李東生最終選擇了跨國併購,以期一石二鳥,既能迅速提升技術、品牌與市場能力,又能借牌出海在歐美市場的後方培植自己的勢力。由此TCL開始他的跨國併購之旅。但在連續與德國施耐德、法國湯姆遜公司、阿爾卡特手機部門整合重組後,TCL沒有找到國際化之門,反而陷入重大虧損危機。
對比TCL與三星,兩家公司的視野和思維的差異讓人心潮難平。
三星公司依靠一種路線思維,看穿了未來十年的變化。三星這個標本,讓我們見識了消費類電子產品的趨勢和方向。三星從一開始就抓住了要害:自主核心技術、產品品質與品牌。這些從危機中生髮出的路線認識,使得三星能捨得一身剮,首先革自己的命。
而TCL則執著於一個戰略點的打造。TCL以一個製造企業的眼光,從貿易視角這個點上看待行業,納入視野的只是貿易配額、貿易壁壘以及本土化生產等這些銷售運作的東西,而缺少一種對最終產品的品質與價效比的徹底尊重。這是一種點思維——營銷思維,這種思維視野過多地侷限於價格搏殺,往往導致價格戰火猛烈燃燒。產品和技術思維的缺乏,是TCL的軟肋。
從2005年10月開始,TCL通訊已經將其全球業務劃分為六大利潤中心,其中TCL國內利潤中心又稱中國業務中心,已經完全將研發和生產業務剝離,以銷售業務為中心。其實,這些整改措施,依然是從營銷視角看待市場思維的延續。對於TCL來說,真正重要的,還是要調整企業思維,戰術性策略代替不了戰略性思維,戰略性的目標點代替不了長期規劃的路線圖。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三章 思想建設鑄造組織之魂(1)
紅色管理要則三:思想建設的啟迪
1。 首要形成組織的共同價值觀
2。 核心是解決人的世界觀問題
3。 圍繞時代中心任務進行思想建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