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加沉重了。
下午,劉少奇在炭子衝舊居的堂屋裡,邀來農民、幹部開了一個座談會。
“田裡工夫忙不忙?”劉少奇很關心農業生產情況。
“正在插秧。”幾個農民回答。
“想耽誤你們半天工夫,同你們談談。我來幾天了,找幾個熟人談了一下,還沒有找你們談。今天談談。”劉少奇點燃一支菸,親切地對鄉親們說,“將近四十年沒有回過家了,我很想回來看看,回來了,看到鄉親們的生活很苦,我們工作做得不好。對你們不起。”劉少奇當著很多人的面,向鄉親們鄭重道歉,心情沉重,“鄉親們說說看,社員的生活比1957年是好了還是差了呢?不是好,是更差了吧?更苦了?生活更困難?生產比以前是降低了!是這樣,就承認這個現實。”
有幾個人說:“生產是降低了,生活差了。”
“什麼原因呢?為什麼生產降低了,生活更苦了?”劉少奇向鄉親們誠懇地訴說自己的心裡話。
“有人說是天不好,去年遭了旱災。恐怕旱有一點影響,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工作中犯了錯誤,工作搞得不好。我問過幾個人,門前塘裡的水是不是幹了?安湖塘的水是不是幹了?他們都說還有半塘水,看來旱影響不是那麼嚴重,我記得過去有兩年遭災,安湖塘和門前塘裡的水都車幹了。主要是這裡的工作犯了錯誤。這是不是完全怪王昇平?不能完全由他們負責,上邊要負主要責任,縣有一部分責任,省有一部分責任,中央有一部分責任。”
劉少奇說:“餓了一年飯,苦了一年,這個教訓很深。”
“這次回來,看到這裡工作搞成這個樣子,中央有錯誤,要向你們承認錯誤,省委恐怕也有錯誤。人沒有不犯錯誤的,世界上沒有不犯錯誤的人,犯了錯誤不要緊,要緊的是認識自己的錯誤,改正錯誤。你們食堂散沒有散?”
“散的多。”
“食堂沒有優越性,不節省勞動力,不節省燒柴,這樣的食堂要散。”劉少奇斬釘截鐵地說。
鄉親們一聽劉少奇支援自願辦食堂,支援沒有優越性的食堂散,就很高興地熱烈討論起來。
劉少奇說:“食堂一散,有些社員有困難,沒有鍋子,鏟子,罈罈罐罐,社員回家做飯怎麼辦?趕快去搞這些東西。”
一散食堂就會遇到房屋問題,劉少奇指了指自己的舊居說:“還有這個房子,應退出來,紀念館不辦了,省委、縣委都同意了。這個房子誰來住,歐風球、黃瑞生還有哪些人來住?有工作隊主持同大隊商量好,分幾戶到這裡來住。我家的其他人不要來住。桌子、凳子、倉庫、鍋子、灶,一切東西都作為退賠,退給社員,只留下少數我母親用過的幾件,如紡車,都是舊的不能用了的。在這裡至少可以住上10年,20年,等你們有了房子,房子比這個房子好了,你們願意搬再搬。”
“分散食堂,是不是就分田到戶?食堂是食堂,田是田,食堂可以分散,分田到戶不行,還是集體生產。荒土是不是可以包產到戶?”劉少奇問。
“包產到戶要好。”
“收入要交一點給生產隊,剩下的是你自己的,社員有了就好辦。”
“為了大家的事情,可以到北京來,我出路費。成敬常、黃瑞生就來過。一個是請你們來,一個是為了大家的事,你們認為需要來,可以來。住房、吃飯我出錢,不要為辦個人的私事來。”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紮根家鄉44天,劉少奇痛心疾首(8)
談完話,劉少奇就挨家挨戶地串門,察看農民們的生活情況。
5月8日,劉少奇到炭子衝臨時醫院去看望正在治療浮腫病的社員。接著,他又步行前往離炭子衝不遠的趙家衝看望自己的大姐劉紹德。他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問,人越聚越多,眾星捧月般地簇擁著劉少奇一行到了大姐劉紹德家。
外甥女魯新秀聽說舅舅到家裡來了,趕忙跑回家,連聲說:“舅舅,您們請坐,我去泡茶。”
“泡茶?你有那麼多茶碗嗎?”劉少奇有些納悶。
“碗倒是有幾個,就是沒得飯吃。”魯新秀心直口快。
“那你一天吃幾兩米?”
“我吃半斤,媽媽吃七兩。”
“這是用的新秤,還是老秤?”劉少奇詳細問。
“用的是十六兩秤。我們這麼大的人,舅舅,您看一頓飯吃二三兩米怎麼吃得飽?”
劉少奇沉思著,扭頭問大姐:“姐姐!你一天吃多少,才能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