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頁)
得飽哩?”
“那一天起碼要十二三兩米”,劉紹德在自己當國家主席的弟弟面前沒有絲毫拘束,“老弟呀!你在中央做事,要給人家飯吃喲!”
“舅舅,我們所在的那個食堂,這兩個月就死了11人,我父親就是因為吃糠粑粑拉屎不出來憋死了的。”魯新秀告訴劉少奇說。
“唉!我很對大家不起,中央對大家不起,我們工作中有錯誤啊!再也不能這麼搞下去了。”劉少奇一連聲地向大家道歉。
接著,劉少奇就在外甥女魯新秀的帶領下,看望了幾家農民,掀開他們的鹽罐罐、米壇壇,看看鍋裡都燒的什麼飯,越看劉少奇的心情就越沉重……
11日,劉少奇就在湖南調查的情況,向毛澤東寫信匯報。劉少奇在信中就農村社員的住房問題,退賠問題,鞏固國家、集體和個人所有制問題,在一部分鄉村中建立公安派出所和巡回法庭問題,機關幹部、軍官和職工在鄉家屬問題等,提出了具體的意見。
5月12日晚,劉少奇在寧鄉縣委會議室裡聽取中央工作組關於商業、手工業問題的彙報,這次彙報長達3個小時。
彙報中,寧鄉縣商業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經營管理漏洞很大,賬目不清,甚至無賬,同1957年相比,商業人員減少了l/3以上。劉少奇聽到這裡,感慨地說:“本來我們是會做生意的。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那樣嚴重的封鎖,都被我們打破了,保證了必需的供應。解放初期,財政經濟那麼困難,我們也終於使物價穩定下來。可是過去幾年的輕率決定,把好的東西搞掉了,現在要好好總結經驗教訓。”
調查組彙報說:在農產品收購中,存在著強迫命令作風,群眾反映異常強烈。當地商業部門向農民派購雞蛋,有些農民不願多賣,留一些自己吃,有的幹部就說農民吃了雞蛋就是吃了“社會主義”。
劉少奇很生氣,說:“你說他吃了雞蛋就是吃了‘社會主義’,於是他就連雞也殺掉吃了,把‘共產主義’也吃掉了。所謂‘麻不落地,戶不存麻,五寸必打,片麻必收’,這是不懂生產、不懂麻的人搞的。這些口號,是破壞性的口號。這是破壞生產。所謂‘割資本主義尾巴’,實際上是割社會主義的肉。”
5月15日,劉少奇結束了44天的家鄉調查,離開長沙回北京,因為中共中央工作會議就要召開了。他帶著一個多月來調查研究的實際情況,準備在這個會議上同其他領導人交換意見,並準備對國民經濟的現狀進行調整和恢復。
劉少奇這次回家鄉調查,得到了很多的第一手材料。他覺得,情況是非常嚴重的,是到了非下決心、下大力氣解決問題的時候了。
這次回家鄉,是劉少奇參加革命後第一次回家鄉,也是他最後一次回去。1962年七千人大會期間,寧鄉縣負責人到北京開會,向劉少奇轉達了炭子衝農民的要求,要劉少奇回家鄉再看一看,看一看那裡的變化。
但是,這一願望,劉少奇沒能滿足他們。直到逝世,劉少奇再也沒能回去看一眼自己的故土。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紮根家鄉44天,劉少奇痛心疾首(9)
包括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在同一時間作了詳細的調查。
結論是:困難。嚴重困難。
下一步,就是怎樣解決問題,走出困境。
人們的頭腦開始冷靜了。自1960年下半年開始的調整,經過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農村困難形勢有所緩和,以“五風”為主要內容的“左”的錯誤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並初步開始糾正。但是,形勢仍然不容樂觀,仍然處於困難之中,城市問題仍然突出:商品糧供應短缺,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生產秩序混亂,通貨膨脹依然,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仍然沒有絲毫改善的跡象。而且,更為嚴重的是,黨內對困難形勢的估計和認識,還沒有統一思想,對國民經濟調整的一系列舉措,仍然認為是“權宜之計”,而沒有提高到應有的高度上來認識。這就必然直接影響到國民經濟調整的方針的順利、切實的貫徹執行。
為此,劉少奇開始在一系列會議上提出自己的意見,要全黨統一思想,統一認識,認清困難形勢,切實把國民經濟調整執行下去,徹底扭轉困難局面。
5月24日,劉少奇在討論會上提出了一個可以說是全黨都不敢觸及的問題:反“左”。
右傾機會主義是主要危險,已反了幾年。鄭州會議以後,在農村實際上是反“左”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