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4/4 頁)
友人尤列,並被引介給愛國華僑陳楚楠與張永福。新加坡是康有為永久亡命之地,也是保皇會的金城湯池。興中會在此可說完全無隙可乘。
此時只要能夠踏上新加坡這塊土地,孫文便覺得很高興了,更何況又有早年四大寇之一的尤列相伴談笑。
“時代的潮流對我興中會有利。同志的人數也以我方為多。根據不斷來自日本的報告,入會的留學生絡繹不絕呢!”
孫文說道。
“再回到日本,簡直就像凱旋嘛!”
陳楚楠這麼說並點點頭。
“我這趟離開似乎久了些。”
孫文望著遠方的雲彩,如此喃喃自語。
“咱們也都到了歲月不饒人的年紀。必須要結合其他方面的力量。”
尤列說道。他與孫文同齡,在乙未起義失敗後逃至西貢。身為興中會的會員,他又在九龍另組中和堂,努力在華僑的中小店主、店員之間爭取革命的支援勢力。
船抵橫濱是在七月十九日。讓孫文吃驚的是,在幾乎沒有聯絡的情況下,竟然有約百名的留學生前來橫濱迎接孫文。
宮崎滔天避開在大眾面前迎接孫文的場面,靜待孫文來見他。
“我等對孫先生並未抱持太大期待。不希望先生揹負著如此沉重的擔子。十天前‘明尼蘇達’號駛離橫濱,船上有一男性乘客讓人同情,此時他應該已經抵達西雅圖了吧!”
握住孫文伸過來的手,滔天忍著悲聲遞過去一張事先寫好的紙條。
十天前搭船從橫濱赴美國的男子是指與俄國和談的全權委員小村壽太郎,他揹負著國民過大的期待踏上旅程。
不論滔天如何擔心,孫文的雙肩總是挑著別人對他的高度期待。
“所以必須讓別人來分擔先生雙肩上的重擔。”
滔天用英語說出這段話。孫文也用英語問道:
“在我離開期間,留學生人數好像增加了許多,其中可有特別值得信賴的人呢?”
此一詢問早在預料之中,滔天從懷中取出事先備妥的紙片,遞給孫文過目。
黃興 本名軫 號克強 廑午
湖南 善化 弘文學院 同治十三年生
孫文頷首。同治十三年是一八七四年。實歲三十一。更重要的是,此人並非廣東人,孫文對此感到高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