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4 頁)
朱由檢的責任。“我來確實是為了遼東一事。說起來,袁崇煥的這個勝仗來的正是時候,有了他的勝利,皇上後面的事情才能順利的進行。不過對於遼東的方案,皇上要有一個準備,這一仗雖然敗退了後金的皇太極,贏了名聲,但是遼東所收到的損失也是極為慘重。寧錦防線可以說是毀之一炬,都破損了七七八八。大小淩河兩城的軍事防禦都被皇太極破壞,寧遠與錦州也是受到了極大的衝撞,本來想要構築的防線現在也成了空,從這個角度上面來說皇太極的目的也已經達成了,他雖敗北迴師但是卻也是勝了。”
“朕知道,現在問題又回到了原點,我們要重新選擇對於遼東到底應該採取什麼樣的策略。”朱由檢將自己做的一張表格拿了出來,上面是從熊廷弼、王在晉、孫承宗、王之臣、高第、袁崇煥幾位分別出任遼東的經略或督師,這幾個人先後出任了遼東的最高掌管者,可是在他們所採用的政策確實迥然不同。
**
就在乾清宮內朱由檢振作起精神與吳無玥探討起來時,衛所中的雨化田卻接到了一份遼東的密報,這份密報走的居然是錦衣衛的路子,直接上呈到了京城。
雨化田看了之後,心中猛地一沉,他想起了朱由檢昨夜的不安,難道龍鳳呈祥真的抵不過天意如刀。 在三人飽餐了一頓之後,朱由檢讓朱彝經先回去休息了,仍舊沒有提起究竟為什麼讓他到京城來,好像真的是為了照顧這個遭逢大變的少年一般。
徐光啟飯後留了下來,準備開始彙報這段時間的工作。
一個多月以來朝中圍繞著內閣推選與藩王的事情就沒有消停過,但大明朝裡還是有真正踏實做事的人。畢自嚴忙著絞盡腦汁把稅糧收上來,徐光啟被召回之後,沒有能像歷史上那樣去禮部研究曆法,雖然那個東西在古代十分重要,但是朱由檢認為當務之急這位的才能還是更應該用到農事與水利上面。
徐光啟這位新上任的工部尚書,被朱由檢要求去上林苑嘉蔬署裡頭好好轉轉,然後將所學結合實際,與當地的菜農進行一些深入交流。
說起嘉蔬署是個什麼地方呢?朱由檢也是來了明朝之後,才知道原來傳說中的皇家特供的菜園子真的存在。
上林苑是一個機構,那裡有各種手藝人。永樂帝朱棣在北京建都後,從山西移民來一批手藝人,比如良牧署負責養家畜,林衡署負責種水果,嘉蔬署負責種蔬菜等等,按照他們的分工不同一共分成了五十八個營。
永樂帝在京城的廣寧門以南,圈了幾百畝荒地,讓那些善於種菜的人定居在那裡,順帶把耕牛、糧種、農具都下發了,從那時起他們就定居於此,以為了皇家種植特供蔬菜的光榮任務而生。然在一開始的時候,這片土地是荒地,但它的地勢不錯,水網交織,土地的肥力也不錯。又加之在皇家的高標準嚴要求下,菜戶營的人都練就了一手種菜的好技能。
作為一個穿越人士,如果不發明火藥、水泥,不種植土豆、玉米,那麼他的人生一定是不完整的。朱由檢也心血來潮地去過嘉蔬署,想著指點方。遒一下,但等他見過世面後,不知道是應該哭還是應該笑。
好訊息是他身處在十七世紀,那些應該到中國來的東西都已經陸陸續續地來了,不會犯下人在漢朝就把土豆播種到神。州大地上的湯姆蘇時間軸錯誤。但壞訊息是作為一個從後世來的非務農出身的人,根本弄不懂這裡面的彎彎繞繞。
朱由檢聽著下面人說了一堆,怎麼把從南邊來的糧種改良成了適合北方種植的糧種,又怎麼培養出了更加優良的只對本朝唯一供應物件皇家中人的五星級土豆,然後他很鎮定地轉頭離開了。這個重擔還是交給徐光啟吧,專人行專事。好歹人家在歷史上留下了一篇《甘藷疏序》,在那裡面就大力宣傳著要效仿閩粵一帶,在江南也要廣泛種植這種,高產、多用、易活的作物,以而讓這個災情肆虐的年代中多一份糧食保障。
徐光啟帶著一些人去了嘉蔬署,正是為了土豆專程去的。在這個時代,土豆又叫做番薯、白薯、洋芋等等。總之稱呼很多,徐光啟考證了不少書籍,土豆在萬曆朝的時候從西洋被傳入了大明,在廣州與福建兩地都有它的蹤跡。由廣東而來的被認為是大夫林懷蘭從交趾所得,由福建來的被認為是商人陳經綸從呂宋獲得。
鑑於外來糧食的生長性,以及它在當地種植需要經過的適應期,徐光啟在嘉蔬署做了仔細地研究,畢竟種菜這件事情,不是你把種子撒下後澆水施肥就可以的。還要與土地的肥力、當地的氣候、糧種在不同地區的最適宜分支種類等等,都結合起來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