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4 頁)
出神入的例子。根本之處在於成年人對事物要觀察並講出來。正面強化男孩神入能力的一種方式是把“懦夫”與“和藹的人”區分開來。男孩往往在對別的男孩表現出神入時,別人既不當回事又不領情,所以要肯定地告訴兒子神入是應該提倡的。
男孩情感健康的標誌(6)
結論
有必要探討一下神入的生理基礎。有的理論認為是一種“重要的基因”,還有的認為是大腦功能的不同阻止了某些人的神入能力和道德心(布拉澤爾斯 1989;帕特里克、卡思伯特和朗恩1994),這方面的理論及其研究目前還在發展中。在這裡,我更願意認可基因的作用有可能左右神入的發展。
本章關於男孩神入的討論重點放在了影響神入發展的環境因素上,因為這是可以由我們塑造的一面。顯然,家長不能改變兒子的遺傳基因但能夠決定養育兒子的方式。環境對男孩情感的回應可以從正反兩方面影響他的神入發展。
表現出太少或太多神入的男孩都可以發展健康的神入能力嗎?我不能對所有男孩一概而論,但我要說的是,教會——所有年齡段的——男孩認清自己的和別人的心理感受能夠加強他的神入能力及其行為效果。與我在男孩情感表達方面的立場一致,我主張男孩能夠被教會對自己和他人的神入能力,這也是保障男孩心理健康的必要技能。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男孩的怒氣(1)
“難道我能做的事……就是站在那裡看著他逃脫?”
——大衛,15歲,由於被弟弟嘲弄而抓住弟弟的頭往牆上撞完以後這樣說
發怒是我們的文化環境允許男孩具備的少數情感之一。男孩可以發怒但不能害怕;可以發怒但不能痛心;可以發怒但不能窘迫。所以發怒就成了男孩頻繁體驗和表達的情感,也是這個原因使得攻擊行為成了男孩最常見的表達怒氣的方法。為什麼呢?因為攻擊行為不光被“同流規則”所倡導,而且對映到了常用來說明男子漢概念的一句話中:“男孩就得有男孩樣”。
許多男孩的第一次攻擊行為都是在家裡發生的——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當哥哥的總想教訓一下弟弟妹妹。如果這樣不被制止,就會演變到對學校裡的夥伴和財產實施攻擊行為,並繼而擴大到更大的範圍。男孩通常不用健康的方式來表達他們的發怒,他們常常會擊打、揮拳、踢東西、扔石子兒、謾罵、詛咒、身體衝撞甚至用頭撞牆……,但是很少會用語言來表達心理感受,也很少會被鼓勵這麼做。
男孩必須用攻擊行為來發洩憤怒嗎?
有多種原因使男孩不能健康地表達憤怒,其中一個就是很少有人真正知道什麼是健康的憤怒表達。健康的表達憤怒三原則是:當你要表達憤怒時,1)不能對自己有害;2)不能傷害別人;3)不能毀壞東西。男孩用不健康的和有害的方式表達憤怒的另一個原因是“同流規則”總是凌駕於健康的原則之上。本章將重點討論為何以及如何會發生這種情況,同時給出允許男孩發怒但不會演變到攻擊行為的策略。攻擊行為是人類的共同行為,並非獨屬於男性(當然也不獨屬於女性),所以,我們來首先看看為什麼會把攻擊行為和男子漢氣概聯絡在一起,並考慮一下怎樣去改變這種狀況。
超級英雄的概念在作祟
有一年,有十幾個男孩前來找我做門診諮詢。所有這些孩子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症狀:控制不住發怒情緒,在家裡或學校(或兩者都有)顯得極其好鬥。在諮詢訪談中我瞭解到,這些小男孩特別崇拜動作片明星,而且在剛剛十幾歲的時候,就是職業摔跤和橄欖球的狂熱擁躉。對這些男孩來說,這些體育活動為他們展示了什麼是最棒的小夥子,也就是所向無敵、無所畏懼和強大無比——堪稱超級英雄。
像喜歡摔跤手和其他運動員一樣,他們也會狂熱地喜歡兒童劇裡的偶像人物。大約在近十年以來,電視上出現的擁有強壯肌肉的摔跤手被做成了塑膠小模型,讓男孩們競相模仿。“我就想成為那樣子”,這是在我的治療過程中小男孩們經常提到的願望,他們也經常會宣稱:“總有一天,我就會像他那樣”。
文化背景
崇拜超級英雄、職業摔跤手、巨無霸般的動作明星和忍耐住身體的疼痛對男孩的憤怒意味著什麼?至少在兩個層面上他們是有聯絡的,而且這兩個層面和文化都有關。首先是關於男孩的攻擊行為的資訊,也就是說,攻擊行為被肯定了;第二種體現的是文化要求,男孩必須強有力。這種力量往往具有統治的優勢,如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