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頁)
一天他會取代您的地位。”劉備壓低聲音說。
孫權聞言先怔了怔,繼而哈哈大笑。
“劉皇叔,你太不瞭解公瑾為人,也太不瞭解他與我孫家的關係了,倘若他有意取代我,早在我大哥去世,我初繼位,江東局勢不穩固之時就有機會,用不著等到現在。”
劉備聽他這麼說,只得嘆了口,沒再說什麼。
而諸葛亮聽聞此事後,不禁搖搖頭,暗忖:看來主公真的十分忌憚公瑾,竟想用這樣的方法離間他和孫權。
周瑜在赤壁之戰和江陵之戰期間,也經常噁心嘔吐、腹瀉失眠、煩躁心悸、氣急貧血,全身浮腫。但強敵當前,總有一股意志能支撐他不倒,一回到家,他就病倒了。
周瑜將諸葛亮送給他的藥,讓小喬煎熬後服下,效果果然不錯。
每次睡覺前,他都把那藥枕墊在腰下,散出濃濃的草藥味,一股熱力絲絲縷縷地浸入他的腰部,有說不出的舒服。
孔明待我之情,怕是隻有伯符才堪與他相比。
孫權親自來探望周瑜,並嚴令各部屬,軍機要事,一概不許請示他。然而,周瑜哪裡能清閒得住,無法控制自己不去想伐蜀大計。
他瞞著孫權,將司馬功和甘寧叫到家中。
甘寧是巴郡臨江人,對巴蜀的山川地形、人文風貌十分熟悉。赤壁之戰一結束,周瑜就把他內定為伐蜀的先鋒官。夷陵之戰剛完,周瑜就命令他回到吳郡,一面訓練兵馬,一面制訂伐蜀計劃。
“未來的一年,是伐蜀的最佳時機。曹操在潼關和馬超、韓遂等人的聯軍大戰;劉備羽翼未豐,被我封鎖在荊州南部,又有孫安在他身邊監視,我們已無後顧之憂了。只有佔據了巴蜀之地,才能對中原大舉用兵,一統天下。”
“都督,巴蜀之地所有英雄人物的性格、才華和人際關係,都被我們調查清楚了,只等您看過之後,量體裁衣,對症下藥。”司馬功將一本厚厚的冊子,放在周瑜的面前,“該利用的利用,該招降的招降,該殺的殺。”
周瑜簡要地翻了翻,十分滿意:“真難為兄弟們了。”
“都督,錢糧也花了不少。”
“這值得,值得。”周瑜又問甘寧:“陸軍訓練得如何了。”
“兵強馬壯,只是糧草和輜重尚未備齊,還有都督的病……”
周瑜打斷了他的話:“興霸啊,我的病很快就會痊癒了,千萬不要為了我的病,耽誤了伐蜀大計。你要注意兩點,一是不要說我得了重病,二是要注意保密,對外就聲稱是伐曹,不能說是伐蜀,切記啊!”接著又轉向司馬功:“至於劉備,他會移駐油口。伐蜀日期尚未確定之前,我暫且不回江陵,嚴密地監視諸葛亮的一舉一動,你們還要多費心,畢竟光靠孫安是不夠的。”
司馬功答:“都督不必擔心,劉備雖然勢力大增,但還無法和江東抗衡,何況曹操屯重兵於南陽郡,劉備和曹操是死敵,他不敢輕舉妄動。”
然而,周瑜尚未擬定進一步的計劃,劉備竟又到京城來了。
這次,他以陪孫夫人回家省親為藉口,帶著一些親兵再次來到京城。諸葛亮則留守油口,並未隨侍在側。
與上回劉備、諸葛亮前來拜見的情況不同,這次等周瑜趕赴孫權府邸時,劉備已經先一步達到目的,而且離開了。
周瑜不禁暗暗埋怨小喬:原來居住江陵周府的小喬,從司馬功那裡聽說周瑜將在京城停留一段時間,加上先行返回的僕役透露他身體不是很好,便日夜思想,擔心得食不下咽,最後毅然決然輕裝備車,來到京城找到周瑜,希望留在他身邊好好照顧他。而她來到京城的日子,恰好是劉備偕同孫夫人省親的這一天。周瑜忙著招呼小喬,竟錯過面見孫權的先機。
當下周瑜開門見山地問孫權:“劉備說了些什麼?”
“他想向我們借地養兵。”孫權見他神情緊張,不由得也跟著緊張起來。
“借地養兵。”周瑜一怔。
站在一邊的魯肅說:“是這樣的,劉皇叔移駐油口後,將那裡改名為公安,許多劉表從前的部屬聽聞現任荊州刺史是他,紛紛前來投靠,結果他麾下人數迅速膨脹。他無法將那些人安排在荊南四郡,公安土地又有限,捨棄那些投靠者更做不出來,只好趁著帶孫夫人省親的機會,麻煩主公借他一點土地,安排這些劉表的舊部。”
周瑜眉一揚,冷冷問:“他想借哪裡的土地呢?”
孫權望了一眼魯肅:“我問過了,他說江東土地本屬我們所有,不好借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