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2/4 頁)
便擴大根據地,鞏固自己的勢力,與江東、中原分庭抗禮,成三區鼎立之勢。由於諸葛亮前次並未反對他所提兩家分有荊州的建議,讓他不容易推測諸葛亮下一步的計劃,因此他爭取時間搶先一步攻取益州與漢中,諸葛亮就算有再好的補救辦法,也無用武之地。
然而倘若劉備要移駐油口,那麼他這個暗地進行的伐蜀計劃很可能會被發現,因為油口距江陵不遠,天氣好時,站在城牆上極目遠眺,還依稀可見呢。
諸葛亮見周瑜臉色微變,解釋道。
“雖然我家主公實際掌控的地方只有荊南四郡,但他畢竟是荊州刺史,照理說,應當進駐州府所在的江陵城,不過那裡已由公瑾於戰勝曹仁時繼續留守,以防曹軍偷襲。我們不願與你為了進駐一事發生誤會,但若另覓荊南某地為州治所在,又恐荊州百姓誤會孫將軍是在欺侮我家主公,想來想去,只好選擇距江陵最近的油口,作為暫時的進駐之地了。關於這一點,還請公瑾能見諒,我們實在是迫不得已。”
周瑜聞言,暗暗冷笑: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我讓劉備只能當半個荊州刺史,還請孫夫人就近監視,沒想到孔明竟可以找出如此冠冕堂皇的理由,讓劉備移駐油口。莫非他已察覺我有意西圖巴蜀,想藉此觀察我軍動作?倘若這樣,我就必須重新思考策略了。
他知道此時反駁,將引起對方疑慮,無疑宣告準備攻佔益州與漢中,於是爽朗地笑著說。
“孔明這是什麼話,劉皇叔如此大度,禮讓我這個小小的南郡太守,去霸佔江陵城,真是慚愧,慚愧。你們儘管放心移駐油口,有什麼需要我幫忙的,千萬別客氣啊。”
諸葛亮謝過後,突然轉移話題。
“光顧著談公事,倒忘了問你,箭傷是否已好?雲長的金創藥藥用如何?”
“託雲長金創藥的幫助,我箭傷早已無大礙,只是身體一直不好。”周瑜聞言嘆了口氣,流露出少有的痛苦表情:“不瞞你說,我十六歲那年,得了一場大病,雖僥倖未死,但留下不少後遺症,只要季節交替或繁忙勞累時,就會發病,一旦發病,便噁心嘔吐、腹瀉失眠,頭暈心悸,全身浮腫。”
“我曾從子敬那裡聽說一些關於你舊疾的事情,只沒想到比我想像的還要嚴重。”諸葛亮臉色有些凝重,喚來侍立觀浪亭的書僮,要他在一個青色大布包提到周瑜面前。
周瑜面露疑惑的神情。
諸葛亮走上前開啟布包,裡面是幾十貼調配好的生藥,還有一個形狀有點奇特的枕頭。他解釋道。
“上回在江陵見面時,我察覺到你臉色有病容,氣血不是很暢順,這次來京城仔細問過子敬,便私下請教幾個大夫,再加上我的一點經驗,替你配了這幾貼調身體補氣血的藥,每天晚膳時加雄雞肉一起煮熬,然後單喝它的湯,只要持續一兩個月,效果應該會很不錯。另外這是填塞幾種藥草的藥枕,晚上睡覺時只要枕著,就會散發出藥氣,有助於安穩入眠。”
周瑜的心頭頓時湧起一股暖流,緊握住諸葛亮的手:“孔明———”
“雖然我們各事其主,立場不同,但私底下仍然是難得的知已,你關心我安危,我又何嘗不是呢?畢竟朋友嗎!這是很自然的想法和舉動。”諸葛亮說著,替周瑜將青布包重新包裹好,嘆一口:“公瑾,明日一別,不知何時才有機會再相聚,倉促間我只能盡這點心力。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你要多替江東與孫將軍著想,千萬好好保重身體,未來要走的路還很漫長,也很艱辛,倘若因此病倒,所有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能有你這樣的知已,我已死而無憾了。”周瑜點點頭,十分感慨。
諸葛亮心下一愣,覺得他這句話很不吉利,連忙幫他倒滿一杯酒。
“如此良辰美景,我們還是談些詩文之事吧,否則豈不太浪費大好時光了。”
第二日,劉備帶著孫夫人與諸葛亮一行,浩浩蕩蕩乘坐幾艘樓船,準備溯江回樊口,再移駐油口。
孫權特地帶著兩位弟弟與張昭、秦松、魯肅等人登上樓船,與妹妹孫安話別。
劉備乘此機會與孫權單獨相處,小心翼翼說。
“孫將軍,我們本即相互結盟,如今又成為你妹夫,親上加親,因此有件事,說來您可能不愛聽,但以我的立場,卻不得不提醒。”
孫權見劉備一副慎重其事的樣子,連忙問:“什麼事情?”
“周瑜文武雙全,雄才大略,我擔心他掌握著江東軍政大權與情報網,您又凡事都向他請教。再這樣下去,恐怕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