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部分(第3/4 頁)
接受了軍方分裂華
北的陰謀和反對國際合作。11 月,廣田竟讓有吉大使鼓勵宋哲元將軍的華北
自治運動。①
當日軍蠶食華北諸省時,中國的領導人不能再保持和解了。未能阻止日
本對華北的侵略,激發了學生組織(1931 年後被國民黨鎮壓)公開反抗不準
示威遊行的禁令。1935 年 12 月 9 日,數千學生在北平遊行,手持反日標語,
並要求中國領導人停止內戰及團結全國反對日本帝國主義。這一運動與中國
共產黨新的統一戰線戰略一致,波多野善大把它從 1935 年 11 月算起。②那些
曾對日本保持友好態度的領導人——汪精衛、唐有壬、高宗武等——逐步喪
失威信,這反映民族主義的浪潮在高漲。隨著中國人的輿論傾向,發生了行
刺汪精衛,緊接著在 1935 年底暗殺唐有壬。
1936 年 2 月 26 日東京發生軍事叛亂後,廣田出任首相,日本的外交繼
續破產。他的外務大臣是有吉明。顯然,1934 年有希望的開端已經消失。日
本再一次成為中國民族主義的攻擊目標,而英國在中國的財政改革卻贏得國
民黨人的感激。在世界的其他地方,一種新的國際關係的格局似乎正在出現:
1935 年 8 月,共產國際號召建立反對法西斯侵略者的統一戰線,人民陣線也
在法國誕生。1935 年 5 月的法俄協定使人民陣線反對德國,這又轉而使意大
利接近軸心國陣線。在西班牙內戰期間(1936 年 7 月至 1939 年),這兩個
集團走到一起,這四個國家聯合英國成立了一個不干涉委員會,這至少表明
歐洲列強願意保持一種協商框架。其間的強國英國尋求一種歐洲內部的合
作,以取代國聯或英美合作,兩者當時都已喪失信譽。與此同時,蘇聯堅定
地重新進入歐洲社會,這對日本來說尤其是一個不祥之兆。第一次世界大戰
結束後,蘇聯第一次願意同資本主義國家一起行動。這種建立在相互協商基
礎之上的歐洲國家體系也許可使每一個強國自由地參與歐洲以外的事務。英
① 恩迪科特:《外交與企業》,第 5 章。
② 日本國際政治學會編:《通向太平洋戰爭之路》。
① 松本重治:《上海時代》。
② 波多野善大:《國共合作》,第 180—192 頁。
國、蘇聯和德國都主動開始支援蔣介石,這絕非偶然。在李滋?羅斯的改革
後,中國對外國投資有吸引力,而蔣介石成為一個有生命力的領袖。
日本未能對抗這些發展。它在 1936 年的一個成就是 11 月和德國締結了
反對共產國際的協定。在竭盡全力查考與英國或美國這些在中國的傳統夥伴
的有效安排能否恢復前就轉向德國尋求合作,這是日本缺少見識的典型表
現。日本確實沒有同德國在亞洲合作的經驗。反蘇條約儘管對東京的軍政首
腦有很大的吸引力,卻除了促使蘇聯加強中國的防禦外毫無作用。蘇聯透過
促進在中國建立統一戰線,希望結束國共內戰,並使統一的中國轉向反對日
本的侵略野心。1936 年 12 月的西安事變證明這一策略是成功的。
日本的政策到處失敗。在華北的日軍已增加一倍,並正在推行日本-滿洲
國-中國經濟圈。但很難達到自給。1936 年,亞洲只佔日本進口總額的 38.2%
和出口總額的 50.9%。日本購買的貨物 30%以上來自美國,而美國購買 20%以
上的日本出口商品。收支逆差超過 4000 萬日元,包括對美貿易淨逆差 25300
萬日元和對英貿易淨逆差 2200 萬日元。日本不得不重新估價它的對華政策。
這一努力的關鍵性檔案是《實施對華政策綱要》和《華北政策指令》,
二者都是在 1937 年 4 月 16 日四相(外務、大藏、陸軍、海軍)會議上透過
的。這兩個檔案強呼叫“文化和經濟”的手段以實現兩國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