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第3/4 頁)
:《日本向華北的經濟推進,1933—1938 年:北支開發會社的成立》, 載入江昭編:《中國
人與日本人:關於政治和文化相互影響的文集》,第 220— 253 頁。
① 平型關應在大同以南——譯者。
未加說明的地方民團。但是每個縣警察人數不得超過 200,配備手槍,而民
團只能擁有現有的或從敵方奪取的武器。①最後,各種較正規的傀儡組織被賦
予宣傳、鄉村行政、佔領區的經濟開發和內部保安等項任務,但是華北方面
軍從未信任過他們的中國合作者——戰時中國各地的日本人在不同程度上都
有這種特點。
表 20 華北與華中的主要鐵路(1942 年)
(長度包括支線)
英里
北寧線(北平—山海關)
津浦線(天津—浦口)
平漢線(北平—漢口)
平綏線(北平—包頭)
同蒲線(大同—風陵渡)
膠濟線(膠州—濟南)
正太線(石家莊—太原) a
德石線(德州—石家莊) b
隴海線(西安—海州)
滬寧線(南京—上海)
289
694
803
547
420
288
151
124
652
109
a.戰爭開始時同蒲與正太線是窄軌而不是標準軌。日本人在 1939 年完成
標準軌改建。
b.華北鐵路系統中的這條連線線是日本人在 1940 年 6 至 12 月間建造
的。
來源:張嘉璈:《中國為鐵路發展而奮鬥》,第 86—87、203、205、322
—325 頁。
在正常時期,用輕武器裝備的警察和地方民團也許足以維持鐵路線外的
秩序。但當時並不是正常時期。日本的入侵破壞了地
方行政,而直到縣一級的大多數地方行政官和其他職能人員都離開了他們的
崗位。在縣級以下,鄉紳大量留在當地,沒有放棄他們的家園。像亂世常見
的那樣,鄉紳們透過擴大或組建各種名目——民團、團練、聯莊會——的準
軍事團體以及大刀會或紅槍會之類的秘密會社來尋求保護。普通農民經常與
這樣的團體合作。匪幫也是混亂時期的一個特點,是一種對防護性社團的,
以掠奪為目的的互補物,這些社團是為防範他們而設定的。①然而現在,掠奪
者與防護者一樣,都吞併潰軍的人和武器。當從鐵路沿線逃出來的散兵,為
食宿而準備做幾乎任何事情時,槍械常被棄置不顧。
雖然這種自發的“動員”並不完全引起對日本的抵抗,但是地方上還是
有抗日的人:學生和教師,特別是從大城市來的,還有一些國民黨組織和當
地的共產黨人。學生和教師作為中國民族主義的先鋒,在 1935 年 12 月發起
了民族救亡運動。甚至在戰爭開始前,許多人已在暑假中離開北平回到家鄉,
① 黎令勤:《日本軍隊在華北,1931—1941 年:政治和經濟控制問題》,第 203 頁。
① 裴宜理:《華北的叛亂者與革命者,1845—1945 年》,第 1 — 9 頁和第 6 章
或者到延安、西安或太原尋找安全港。在戰爭開始的頭一年,僅河北一省中
學以上在校學生和教師的人數就下降了 70%,合計共 5 萬人。②這些人中一部
分人輟學了,或者隨他們的大學流亡到國民黨控制的自由中國。但許多人留
在以後成為共產黨根據地的地區。
一個經常提到的事例是楊秀峰,他是一位法國留學生,1898 年生於河北
東部。他作為一個地下黨員,在天津河北省立法商學院任教時就已經是民族
救亡運動的一位積極支持者。戰爭爆發時,楊和他的妻子以及幾位學生逃到
冀南,與國民黨的某些組織和地方領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