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3/5 頁)
的竹柵欄或其他防衛工事,實行嚴密的
邊界控制。在地區內,地方警察進行嚴格的居民登記,行政人員被指派執行
廣泛的“自治、自衛和自富”的計劃。在最發達的模範和平區,日軍的密度
達到每平方公里 1.3 人,是華北的三倍半。必要時採取嚴厲的高壓手段。結
果是長江三角洲北部的模範和平區內的治安變得相當出色。南京政權代理人
徵得的稅款急劇增長,強制勞務也是如此。日本兵和當地著名的漢奸寬慰地
說,他們來去不必擔心遭到伏擊了。
然而,甚至在最成功時,這些措施對中國的抗戰——不論是國民黨的還
是共產黨的——問題,也不是普遍的解決辦法。模範和平區需要大量的人力
和其他資源,範圍極其有限。到 1943 年,這樣的措施已不再擁有高度的優先
權了,只有少數幾個地區被認為已經透過計劃的所有階段,其餘的都停留在
這樣或那樣的初級階段上。在長江以北較遠地區唯一的這類措施是成立較晚
(1944 年 2 月)而且幾乎完全無效的新省——淮海省,省會設在連雲港。①
而且即使在最安全的模範和平區內,共產黨人和國民黨人都能維持連續的低
水平的存在。
模範和平區成功有限而最終失敗的深層次的原因在於許多工遲早必須
轉移給中國人自己去辦,他們或者是汪精衛任命的人,或者是從當地招募的
人。兩者都不斷讓日本人絕望:前者是因為他們無能、腐敗和派系紛爭;後
者是因為他們只做那些他們感到不得不做的事,或對本身有利的事。最終,
模範和平區證明至高無上的權力只有短期的並受地域限制的效果。模範和平
區還表明:在幅員遼闊和人口眾多的“被佔領的中國”,這樣的解決辦法完
全不是辦法。
① 陳永發:《革命的形成》,第 110—111 頁。
① 汪偽淮海省省會設在徐州市——譯者。
中共的對策:生存與新政
磨擦和清剿的共同後果使中國共產黨面臨它在抗日戰爭中最嚴重和最持
久的危機。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因為在戰爭早期共產黨經常強調以犧牲農村
政權的鞏固和深入為代價謀取軍事和政治的迅速擴張,加劇了這些挑戰。與
此同時,在三年豐收後,不利的天氣導致 1940 年和 1941 年的歉收,使原已
困難的經濟問題更加嚴重。中共對這些挑戰的反應是多方面的——從零敲碎
開啟始——正如問題本身是多方面的。針對新的形勢,某些現行政策受到全
面檢查並得到調整。有些新政策在暫時困難被克服後仍長期保持,而其他政
策則是特殊的常識性的措施,以減少損失或贏得新的支援。回顧起來,新的
模式早在 1940 年已能看到。到 1942 年它已全力推行。毛主義的領導層當時
已把它看作一個整體。
與這一艱難時期的實際緊迫任務分不開的是把毛澤東的地位明確地提到
中國共產黨的最高領袖和理論指導中心人物的高度。1942 年到 1944 年間,
最後的主要成分被增添上去,以完成“毛澤東思想”,而反對他的最高地位
的最後倖存者,或被清除,或受壓制。至遲從這時起,運動帶上了毛的政策
和人格的不可磨滅的標誌。這些年的經歷塑造了中國共產黨。像 10 年前的長
徵一樣,延安時代具有一種獨立的存在方式——部分是歷史,部分是神化—
—足以影響未來的事件。
陝甘寧的新政策
經濟問題。在戰爭中間幾年陝甘寧的主要經濟變化已在前面提到:國民
黨中斷財政撥款,封鎖,以及比前幾年差的收成。這些變化產生了深遠、廣
泛和持久的影響。它們幾乎導致陝甘寧經濟的崩潰。回顧這段時期,毛在 1945
年寫道:“我們〔在戰爭〕開頭還有飯吃,有衣穿。隨後逐步困難起來,以
至於大困難:糧食不足,油鹽不足,被服不足,經費不足。”①
國民黨的經濟戰剝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