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部分(第3/4 頁)
英:《中共
抗戰一般情況的介紹》。1944 年 10 月和 1945 年 3 月的數字
是《解放日報》(1945 年 3 月 17 日)刊載的數字。1945 年 4
月的數字是毛澤東在中共七大上說的數字。
與黨的持續發展相比,軍隊的規模有好幾年幾乎保持不變,徵兵數只稍
多於足夠補充傷亡。1944 年下半年情況突然發生變化。在不到一年裡,共產
黨當局宣佈,他們的正規軍(野戰軍加地方部隊)實際增長了一倍。
這一迅速發展,部分地是對 1944 年和 1945 年地區有機會擴大所作出的
反映,也是由於預感到日本的失敗以及屆時軍隊的重要,它既是執行政策的
工具(接管日本佔領區或與國民黨人爭奪),也是討價還價的籌碼(因為任
何談判解決的條件都將反映現有的實力)。這種發展主要來自迅速將地方部
隊編入野戰部隊;因此所稱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的大量增加較多來自改編,較
少來自招募新兵。在這些正規部隊之下是兼職民兵——華北大約有 150 萬,
華中有 50 萬。民兵在保衛村莊、輔助執行政策以及提供地方情報、短距離傳
遞急件、運輸給養和擔擔架等任務中都是很有用的。但是他們的訓練是初步
的。事實上沒有武器能發給他們。民兵不指望像正規戰鬥部隊那樣執行任務,
他們也很少這樣做。
葉劍英報告,從 1943 年中期到 1944 年中期作戰次數比前幾年急劇增加;
與此同時,作戰規模較小,其中大部分對偽軍,而且傷亡比率愈來愈對中共
有利。1943 年年中到 1944 年年中期間,共產黨傷亡數為 29000 人,不及 1941
年年中到 1942 年年中期間的 64000 人的一半。①
戰爭頭幾個月出現過的爭論有些又重新出現了,有些軍事領導人主張加
速擴張,並從傳統的游擊戰向較正規的作戰轉變。有些高層領導人顯然想立
即攻打中、小城市。1944 年春一號作戰進行之際,八路軍在河北對戰略要點
石家莊鐵路樞紐進行了試探性的進攻,甚至短暫地佔領了重要城市保定。也
是在這個時期,河北北部和南部平原根據地都恢復了活動。毛原則上同意前
進戰略,並使黨處於能利用日本最後戰敗的地位。1944 年春,他極力主張他
的同志們要“注意在大城市和沿著主要交通線開展工作,並把城市工作提高
到與根據地工作同等重要的地位”。可是他仍勸告要審慎、靈活,並對黨的
能力作出現實的估價:
我黨的力量還不夠強大,黨內還不夠統一,還不夠鞏固,因此還不能擔負比較目前更為巨大
的責任。今後的問題就是在繼續抗戰中使我黨我軍和我們的根據地更加發展和更加鞏固,這就是
為著將來擔負巨大工作的第一個必要的思想準備和物質準備。①
毛還擔心他的野戰軍司令員們會魯莽從事,不能相互配合,或不瞭解戰
略全域性。有好幾次他申斥的正是這種“山頭主義”。他一定回想起未經批准
的百團大戰和未能控制項英。
然而,沒有理由在中共首先建立根據地的地區和國民黨已被清除的地區
退縮不前。在這些地區,僅有的問題是戰術方面的——用手中的資源能完成
多少任務,敵偽的對抗可能達到何種程度。敏感得多的問題是在國民黨仍聲
稱擁有主權的地區或在一號作戰中新喪失的地區開拓大塊新根據地。朱德、
葉劍英和陳毅都表明他們對這樣的發展想得很多;他們顯然發現前景是很有
吸引力的。最終,中共雖然進入某些上述地區,但做得很謹慎,有選擇,並
採取低姿態。
在戰爭中的最後一年,中共對以前形成的政治、社會和經濟政策進行改
造,他們這樣做既是由於因勝利而產生的信心,也是由於對黨的影響和力量
的侷限性的現實的評價。在新的“解放區”,中共做了很多工作,像早期發
展浪潮中做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