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部分(第3/4 頁)
就開始了,那時的通貨膨
脹使他們的實際收入僅及 1937 年以前的工資的 6%—12%。到 1946 年,根據
在昆明所作的一項估計,大學教授的實際收入減少了 98%。②而且,儘管政府
至少還能夠釋出按生活費用指數調整工人工資的命令,但對它自己的僱員也
不能做到這一點。這些僱員包括多數大學教師,他們作為國家提供資金的機
構的僱員,其薪金等級與其他公務員的等級相類似。所有國家僱員的薪金一
般說來每季上調一次。但這些調整斷難跟上生活費用的上漲。教師與公務員
的實際收入不夠維持衣、食、住方面的基本生活所需,40 年代後期人們常常
說這是事實。
知識界中的這種新的貧困,還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反戰運動。其實連教授
本身顯然也參加了 1947 年春季範圍廣泛的反飢餓、反內戰示威運動,這一運
① 張嘉璈:《惡性通貨膨脹:中國的經驗,1939—1950 年》,第 72—73、350—352 頁。
① 《大公報》,上海;《中華時報》,上海,1948 年 11 月 2 日。張嘉璈:《惡性通 貨膨脹:中國的經驗,
1939—1950 年》,第 357—360;易勞逸:《失敗的根 源》,第 172—202 頁。
② 《大公報》,上海;1946 年 8 月 30 日;張嘉璈:《惡性通貨膨脹:中國的經驗》,第 63—65 頁;周舜
莘:《中國的通貨膨脹,1937—1949 年》,第 244 頁。
動還提出了其他要求,包括削減軍費開支,增加教育經費預算。顯而易見,
利用印發紙幣為戰爭行動籌措資金而引起的困苦,為這些人反對戰爭行動提
供了一個主要的論點,因而有助於削弱對戰爭行動的支援。但是,即便如此,
知識分子作為一個群體,也像公務員一樣,直到政府在軍事上被打敗以前,
實際上一直沒有拋棄它。
政治上的無能:對和平運動處置失當
如果說貧困是 40 年代中國知識分子經濟生活的主要事實,那麼他們在政
治上的當務之急就是反對內戰。政府拒絕承認這一抗議的合法性,相反,卻
把它當作地下共產黨人的一種詭計。由於這種錯誤看法以及由此而產生的鎮
壓,最終只得背上公眾對軍事衝突的譴責這個更為沉重負擔的,正是政府而
不是共產黨。
於是,學生的抗議活動不是完全成熟後才發生的,而是在學生示威和政
府反示威的過程中發展。有四次引起全國矚目的示威運動。一二?一運動(1945
年)是其中規模最小的一次。主要行動發生在昆明,1945 年 12 月 1 日,那
裡的四名年青人被幾個企圖恐嚇反戰抗議者的匿名兇手所殺,還有幾人受重
傷。作為這一暴力行動的結果,以西南聯合大學校園內反戰集會為開端的抗
議活動,終於以這一時期第一次主要抗議運動而聞名。從 1946 年底到 1947
年 1 月初,為抗議一名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涉嫌強姦一名北大學生,出現了
一系列反美遊行示威活動。海軍陸戰隊官兵的行為僅僅是直接的導火線。除
此以外,學生還質問為什麼美國軍事人員要留在中國,他們是否真的沒有站
在政府一邊參與中國的內戰。在這一問題上所引發的勢頭,發展成了一場反
飢餓、反內戰運動,1947 年 5、6 月間,這場運動席捲了全國大多數主要城
市的大學和中學。最後一次大規模的所謂“學潮”,與 1948 年 4 至 6 月間的
抗議美國扶日運動匯合了。
儘管經常涉及地方上的事件和人員,但全國範圍的學生抗議活動的基本
動機都是一致的。學生的主要要求是,立即結束內戰,結束美國在這場戰爭
中對國民黨的支援,把財政支出從以軍事為重點轉到以民用為重點上來。政
府最初的反應是,試圖使這場運動轉入另外的渠道。當局除了在那些學生運
動最積極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