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第1/4 頁)
為他應當得到這份尊榮;認為孫逝世後缺少一位獨一無二的領袖,已經造成
黨的嚴重分裂和不穩定。在南京十年中,如在廣東和廣西聚集於胡漢民周圍
的黨內的強大派別,曾經對蔣的不斷增長的權力心懷妒忌。但在 1938 年 3
月於武漢舉行的國民黨臨時代表大會上,他終於被授予總裁的頭銜(在中文
① 《中華志, 1937—1943 年》,第 321 頁,重點號是著者加的。
② 劉馥:《現代中國軍事史》,第 116—118 頁;張其昀:《黨史概要》,第 3 冊, 第 1152 頁;錢端升:
《中國的政府與政治》,第 185—187 頁。
③ 軍事委員會無委員長辦公室,疑為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譯者。
① 關於政府組織,見劉馥:《現代中國軍事史》,第 116—117 頁;錢端升:《中 國的政府與政治》,第
185—187 頁;《中華志,1937—1943 年》,第 86、322— 323 頁。
裡,措詞是總裁,不是總理..,一種並無不同的差異)。他對黨的控制實際上
已經完成。他也洋洋自得,歡欣地說:“餘為黨國奮鬥三十年,至今方得全
黨之認識。吾黨動搖已十有五載,至今日方得穩定。”②隨著 1943 年 8 月林
森主席的去世,蔣也擔任了主席的職務。因此,在戰爭期間,黨、政府和軍
隊的所有最高職務都集於他一身。
甚至當蔣鞏固他的獨裁時,他也力圖擴大他的政治基礎。1938 年初在武
漢,民族團結精神以空前未有的熱情激盪著,並且絕未再現。國民黨臨時代
表大會,倡議設立國民參政會和三民主義青年團。國民參政會是準備為民眾
參預國民政府事務提供講臺的一個類似議會的機構。起初,它由從各方面遴
選出來的 200 人組成,企圖保證非國民黨員的賢達參與政事。結果小黨派和
共產黨得到大約 50 個席位;無黨派人士得到 70 席;國民黨員擁有的席位不
超過 80 席。新的參議會是這樣一個明顯具有代表性並有能力的機構,在戰爭
的頭一年間它反映了民族團結的情緒。①
然而,參政會不是一個羽毛豐滿的議會,因為它的權力是受到嚴格限制
的。它可以提出政策,也可以批評,但是不能實施它的決議。它的權力僅僅
是諮詢性的。但直到大約 1939 年,參政會充滿了合作氣氛,它是一個有影響
的政府機構。
三民主義青年團則是一個迥然不同的組織,它企圖謀求全國青年的支
持。當時所有非國民黨的青年團體概行取締(透過簡便的拒絕它們所需要的
政府登記的手段),而男女青年被鼓勵群集於蔣介石領導之下。不過,組建
青年團還有第二個目的,即恢復國民黨的生機。蔣介石 1938 年依舊對國民黨
深感失望,他覺得國民黨腐敗無能。他宣稱:
多數的黨員,大概都是意志消沉,生活鬆懈,興趣淡泊,工作懶散。而且也同一般流俗,
一樣耽安逸,講享受,甚而至於爭權利,鬥私見……於是黨員幾乎成為一個特殊的階級……民
眾不但對黨冷淡,甚至要生反感。②
蔣介石希望青年團能使國民黨運動充滿新的理想主義。他說:“中國國
民黨是國家的動脈,而三民主義青年團是動脈裡的新血輪。”③
國民黨中國幾次戰時動員行動中,最富戲劇性的是居民、政府、學校和
工廠從沿海地區向內地遷移。在戰前,中國國家生活的政治文化和工業中心,
是華北以及華中和華南沿海和沿江地區的城市——而恰恰是這些地區最容易
受日本人蹂躪。在那些地方以外,是遼闊的內地省份四川、雲南、貴州、廣
西、湖南、陝西、西康和甘肅。①這些省份的生活自清代以來變化甚微,然而
國民黨人卻在這裡建造他們的戰時根據地。
預料到與日本的這場爭鬥將是一場消耗戰,國民政府在盧溝橋事變後立
② 張其昀:《黨史概要》,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