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4/4 頁)
。甚至
18 年後,在 1946 年,一些想革新國民黨的黨員調查了他們政府的腐敗,並
把腐敗歸因於當時湧進國民黨的政治投機分子和舊官僚。②
① 蕭錚:《土地改革五十年:蕭錚回憶錄》,第 27—29 頁;《中華年鑑,1929— 1930 年》,伍德海編,
第 1163—1173 頁;邁納:《浙江》,第 64—79 頁;卡文 迪什:《國民黨的“新中國”》,第 158—159
頁;蓋澤特:《權力與社會》,第 144—166 頁。
② 《中華年鑑,1929—1930 年》,第 1170 頁。
① 于爾根?多梅斯:《推遲的革命:中國國民黨的政治,1923—1937 年》,第 325 頁。大多數選舉的代表
是海外華僑。所以,事實上只有 1/10 的選出的代表是 代表國內各地黨部的。
② 《益世報》,1929 年 3 月 21 日;《反蔣運動史》,第 46—47 頁。
③
政治委員制度在年初重新設立。見小約瑟夫?H。海因萊恩:《政治戰:中國國民黨模式》,第268—330
頁。
① 《北華捷報》,1928 年 4 月 14 日,第 48 頁。
② 例如,見程元斟:《革新運動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革新週刊》,第 1 卷第 5 期 (1946 年 8 月 24 日),
或許,確定國民黨運動未來方向的更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是軍人的普
遍影響。孫逸仙在世時,軍人在國民黨運動中比較受到輕視。然而,在蔣介
石領導下,孫逸仙的排列順序——首先是黨,其次是政府,最後是軍隊——
已被顛倒了過來,軍隊如今成為首要的組成部分。在下列事實中可以看出這
種狀況:1929 年,在國內國民黨一半以上的黨員是軍人,而不是平民。在黨
的領導人——中央執行委員——中,在 1935 年有 43%是軍官。在 1927 到 1937
年間,國民黨人控制的 33 個省份的省主席,有 25 個是將軍。③在這 10 年間,
政府支出的大約 2/3 撥充軍費和償還債務(大部分債款是根據契約應付的軍
事費用)。④然而,軍人統治的真正程度,還不完全表現在這些統計數字上,
它更表現在蔣介石這個軍人的巨大存在上——他的存在,隨著南京政權 10
年的發展,變得越來越重要。
第 3 — 5 頁;和李達(音):《革新運動的偉大精神》, 《革新週刊》,第 1 卷第 6 期(1946 年 8 月 31
日),第 5 頁。
③ 羅伯特?C。諾思;《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精英》,第 53 頁;多梅斯:《推遲的 革命》,第 572 頁;田
弘茂:《國民黨中國的政府與政治,1927—1937 年》,第 140 頁。
④ 楊格:《中國的建國成就,1927—1937 年:財政和經濟記錄》,第 75、147 頁。
各省的鬥爭
隨著對付左派取得了勝利,蔣介石在南京政府各委員會內的權力也穩固
起來。然而,這時互相沖突的主要舞臺轉移到了各省。
時至 1929 年,國民政府的旗幟已在中國本土全境和滿洲飄揚。國民黨軍
已於 1928 年 6 月佔領北京,北京改名為北平。1928 年 12 月 29 日,滿洲四
省軍閥張學良宣佈效忠國民黨政府。隨著國家這時自 1916 年以來第一次名義
上實現統一,南京當局可以為和平建國謀劃了。
然而,一個主要障礙依然存在。革命的軍事階段獲得成功,在很大程度
上不是因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