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2/5 頁)
命高潮”儘管含糊不清,但有“左”的傾向。承
認革命進入低潮,而不同時宣稱它會再次上升,在強烈反對右傾機會主義的
情況下相當於“取消主義”。根據六大決議的精神,下次革命高潮到來之時,
即工人運動擴大其規模、增加其強度,帝國主義威脅太平洋和平,中國統治
集團內部鬥爭更加殘酷,以及紅軍進行的游擊戰進一步發展之日。①決議反覆
強調中國革命形勢的不平衡性,限定不同地區、社會不同部分不平衡地上升
到高潮。只要革命形勢依然是不平衡的,全國範圍的革命形勢就不存在。至
於高潮何時升起,淹沒部分地區還是全國,誰也不能準確預料。
李立三路線
1929 年下半年頻繁的內戰使國民黨內派系糾紛惡化,而美國華爾街金融
市場的崩潰給共產國際提供理由,認為中國的民族危機正在“加深”,並指
責中共“比起群眾不滿情緒底增長還是落後”。②若把這一點解釋為共產國際
號召採取行動,那就錯了;③然而,這確實鼓勵了李立三擺脫他早期的悲觀主
義,過於樂觀地估計了形勢。他繼續制定他的軍事戰略,形成了所謂李立三
路線的核心。到 1930 年初夏,共產國際斷定中國的革命高潮是“不可爭辯的
事實”,儘管仍然是不平衡的,“事變發展的趨向是:最近將來革命形勢即
使不能夠包括整個中國,但至少也要包括幾個有決定意義的省份”。在這種
情況下,中共應該為迫在眉睫的解放戰爭作準備,而最致命的錯誤就是右傾
機會主義的傾向。①
受到共產國際模稜兩可指示的激勵,李立三開始利用國外日益惡化的經
濟蕭條和國內的軍事混亂。他深受鼓舞,甚至走得更遠,斷言革命的成果並
不決定於有關的政治力量,而決定於所要完成的任務。因此,中國的資產階
級革命可以由無產階級來領導。無產階級一旦奪取了政權並實行領導之後,
革命向社會主義階段過渡就可以開始。“在過渡之前,並不需要等待奪取全
國的勝利。如果這樣做,就是犯了右傾錯誤。”②1930 年 6 月 11 日中共政治
局會議透過了一項至關重要的決議,即關於新的革命高潮與一省或數省的首
先勝利的決議,決議號召首先的勝利並不意味保衛中共佔領的一省或數省的
① 《紅色文獻》,第 152—153、166 頁。
② 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給中共中央關於國民黨改組派和中共任務問題的信, 1929 年 10 月 26 日(《紅色
文獻》,第 334 和 340 頁)或 1929 年 12 月末。
③ 布蘭特等:《中國共產主義引證史》,第 180 頁。
① 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給中共中央的信(1930 年 7 月 23 日或 1930 年 6 月),《紅色 文獻》,第 346—355
頁。
② 李立三:《反託》,第 9 頁;又見毛澤東關於這個問題的評論,《毛澤東選集》第 3 卷,第 982 頁。
長期戰爭。除東北和西南外,奪取一個或數個“重要省份”,包括關鍵的行
政和工業城市,將不可避免地威脅中央政府的安全並引起政府與造反者之間
的一場殊死決鬥,直到交戰雙方中的一方被消滅為止。③因此,長期的地方割
據是不可能的;因此,形勢上的不平衡很快就會平衡起來。當時李立三的問
題不在於否定不平衡;對他來說,問題是多久才能把不平衡變為平衡。畢竟
1930 年 6 月或 7 月共產國際的信確實提到最近將來的一場決定性的戰爭,並
且提到中國從資產階級革命轉化為社會主義革命會比當年俄國快。①共產國際
對形勢的估計和它的政策建議的含混,這一方面反映了共產國際缺乏清晰的
思考,另一方面也允許李立三有自行解釋的充分餘地。②
確實,李立三在 1928 年夏天當權以後的最初幾個月中,曾約束自己沒有
給蘇區領導人發出軍事方面的指示。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