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1/5 頁)
治代表,這真是一種巧合。士兵委員會在紅軍中是保證實行民主的一項措施,
使士兵不致受到上級像牲口一般地對待。②紅軍也有政治軍官,但他們的職責
沒有明確規定過,因此直到古田會議時他們的職責還沒有得到確切的敘述。
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幫助紅軍發動群眾和建立新政權。③除此之外,黨代表還在
每個班建立黨小組並在每個連建立黨支部,因為毛堅持在軍隊中黨員和非黨
員的最佳比率必須是 1:3。事實上,這一比率在 1934 年是 28%對 70%。④指
揮系統和政治系統是分開的,有獨立的經費和相似的等級制度;他們之間有
完善的聯絡渠道。在政治系統內部,1931 年 2 月建立的總政治部既控制各級
政治軍官,也控制各級黨代表(當時稱為政治委員),但政治委員地位常在
同級政治軍官之上。⑤在兩個系統中,規定的薪水並沒有區別。軍隊中的每一
個人,不論其級別如何,都領取相同的薪金,並過著相同的生活。⑥在戰鬥和
維持治安時,軍隊得到赤衛隊和農民自衛軍的支援。①經過如此訓練的軍隊自
然與同時期內其他中國軍隊大不相同。除 1930 年 12 月的富田事件——在那
次事件中一支紅軍譁變並受到鎮壓,幾百人被處死——外,紅軍從未自相殘
殺;也極少感到需要平息農民對它的敵意。由於黨掌握一切意識形態上的職
權,而政治軍官掌握財權,紅軍常常受黨的控制。它是一支得到群眾支援的
政治化的軍隊。
群眾路線滲透於紅軍之中,這支軍隊被反覆提醒要遵守毛和他的同事們
一起制定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因此士兵們不會背離他們為之戰鬥的群眾。
他們對人民進行宣傳並保護人民,還幫助生產性勞動。他們透過這種方式鞏
固了同人民的關係,因此他們能得到敵人活動的可靠情報;而在戰敗時他們
能依靠群眾安全地隱蔽起來。1934 年 10 月第一方面軍出發長征後,這種相
互依存關係顯得尤為重要,當時只有小規模游擊隊被留下來騷擾國民黨軍
隊。②
根據各種估計,紅軍在李立三領導下組織得比原先好,在 1930 年約有 5
萬人。1931 年增加到 10 萬人以上,1932 年增至 20 萬人,1933 年增至 50 萬
人。在 1930 年李立三冒險路線前後,紅軍曾進行兩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整編。
那年夏天前,軍隊被改編為軍團;此後,又建立了方面軍。雖然在 1935 年 7
—8 月重新整編,方面軍一直延續到改編為 1937 年轄 3 個師的八路軍以及
1938 年的新四軍。③
② 羅榮桓文,《星火燎原》第 1 集上冊,第 139—140 頁。
③ 《古田決議》,《毛澤東集》第 2 卷,第 123—124 頁。
④ 羅榮桓文,《星火燎原》第 1 集上冊,第 140 頁。
⑤ 《毛澤東集》第 2 卷,第 124、453—254 頁。
⑥ 《毛澤東選集》,第 1 卷,第 67 頁。
① 《毛澤東選集》,第 1 卷,第 68—69 頁。
② 《星火燎原》,第 1 集下冊,第 309—310 和第 2 集,第 145—148 頁;斯沫特萊: 《偉大的道路》,第
237 頁。
③ 湯良禮:《中國征剿共匪》,第 99—100 頁;董顯光:《蔣總統傳》,第 1 卷,第 203 頁。
尋找一種戰略
紅軍建立於 1927 年革命處於低潮之時,被看成是中共奪取政權,甚至促
使革命“高潮”在不遠的將來到來的重要工具,但是在 1928 年六大的政治決
議中,沒有地方提到軍事鬥爭當時已成為鬥爭的中心形式,也沒有提到軍隊
是勝利的決定性因素。認為下一次高潮的到來依靠一系列外部和內部的因
素,也許這些因素比軍隊更重要。
斯大林新造的詞語“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