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2/4 頁)
甚至伏擊他
們;老百姓還騷擾政府軍的供應線,以致需用整團的兵力來保護政府的傳令
兵和軍需官。③
蔣介石現在認識到他正在對付一個棘手的敵人。在第三次圍剿時(1932
年 7 月—10 月),他把總司令部設在南昌,並調集他自己的精銳部隊,而把
“雜牌”軍降到後備地位。在陳誠將軍(甚至毛澤東也承認他的素質)④的有
效指揮下,政府軍長驅直入蘇區,使共產黨人感到懊喪。與此同時,蔣意識
到縣以下沒有政府機構,他無法蒐集到關於共產黨人的可靠情報。他也開始
了他的群眾工作,禁止強拉挑夫和勤雜工。①但 1931 年 9 月 18 日“瀋陽事變”
後,正在加劇的對日關係中的危機終於迫使蔣介石很突然地結束第三次圍
剿。在暫時的喘息中中共回顧了戰爭形勢,並對毛在消滅敵人前誘敵深入蘇
區的戰略提出疑問。結果,在賀龍的洪湖地區蘇維埃遭到國民黨軍隊蹂躪後,
周恩來於 1932 年夏代替了毛澤東。②
日本引起的民族危機平息後,蔣介石重新執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
於 1933 年發動第四次圍剿。但是紅軍繼續採取躲避戰術,速度之快使“政府
軍在追擊中精疲力竭”。紅軍的群眾工作現在已使政府軍“無人可用,讓我
們成為既聾且瞎”。③這是中央蘇區周圍的戰爭形勢。在鄂豫皖,群眾工作雖
然做得很好,但每當紅四方面軍受挫撤退時,卻往往變得沒有活力而消失了。
① 《剿匪戰史》承認這點不妥當,該書第 1 卷第 93—94 頁;唐生智和孫科也批評 蔣介石的意圖,見孫科
等:《討蔣言論集》,第 41 和 133 頁;又見湯良禮:《中 國征剿共匪》,第 42 頁。
② 《剿匪戰史》,第 1 卷,第 107—114 頁。
③ 《剿匪戰史》,第 1 卷,第 28—44 頁。
④ 《毛澤東選集》,第 1 卷,第 222 頁。
① 《剿匪戰史》,第 1 卷,第 54—67 頁。
② 賀龍認為這個損失是夏曦的“山頭主義”造成的;見繆楚黃:《中國共產黨簡 要歷史》,第 90 頁。
③ 《剿匪戰史》,第 2 卷,第 170 和 239 頁;蔡廷鍇在《蔡廷鍇自傳》第 1 卷第 375 頁 上說,人民一轉向
共產主義,就團結而高興。
④從 1932 年 5 月起蔣親自指揮圍剿;9 月,鄂豫皖蘇區被破壞,迫使張國燾
和徐向前進行可說是他們的第一次長征,前往四川北部。在那裡,本省第 24
軍和第 29 軍之間的戰鬥為紅四方面軍提供了一個建立新蘇區的機會。⑤
蔣介石的第五次圍剿
1933 年底第五次圍剿開始時,中央蘇區已失去鄂豫皖和湘鄂西的支援,
雖然賀龍正在湖南西北部開闢另一個蘇區,方誌敏在湖南和江西邊界及蕭克
在老井岡山根據地仍有較為弱小的蘇區。現在蔣學對手的樣子,比較重視政
治工作,並改變了他的戰略。在政治方面,他在 1933 年夏組織軍官訓練團做
為基礎;大約有 7000 名軍隊幹部接受了訓練。然後他在中央蘇區各處實施行
政、經濟、社會和教育等工作的軍事化,使國民黨政府、黨和軍隊通力合作,
全力擊敗共產黨人。在基層,他對 1934 年的春播給予幫助,恢復被稱為保甲
的聯保制度。①生活在蘇區各處的老百姓被迫搬進標準的“戰略村”,並被置
於保甲之下,以建立一圈無人地帶,意在封鎖和餓死共產黨人。②他們開始實
施一項築路計劃,僱傭了 20000 名工人修築 700 英里公路,以增加蔣介石軍
隊的機動能力。同時廣泛採用了無線電裝置、電話和飛機來改善部隊之間的
協作。在執行這一切的同時,蔣介石的軍隊穩固而緩慢地向前推進,沿入侵
的路線構築碉堡。換句話說,這是戰略上的進攻伴以戰術上的防禦,它使毛
的誘敵進入蘇區的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