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4/4 頁)
的文化力量”的結果。①
他提出在文、理、法三院上增加工學院,並加強研究生學習和高等研究。他
還建議從國外邀請有成績的學者擔任較長時期的客座教授,“不要一時轟動,
而要教學”;不要“像前幾年那樣,將國外著名學者(顯然是指杜威和羅素)
請來只講課幾個月或一年”,因為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了。②在羅家倫和他的繼
任者梅貽琦的管理下,清華在規模和實質上都穩步發展,成為以後十年中傑
出的高等學校之一。
美國影響的另一方面是以 1925 年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中華基金
會)的出現為序幕的,這是一件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1924 年美國國會根據
聯合決議,將庚子賠款餘額歸還在中國使用。於是兩國政府達成協議,將這
筆大約 12545000 美元的款項交給一個基金會掌管,用於中國的教育文化事
業。幾個月內中國政府任命了由 10 名③中國人和 5 名美國人組成的第一任董
事會,中華基金會於 1925 年 6 月正式成立。④10 名中國董事中有 3 人是高階
外交官(顏惠慶,顧維鈞和施肇基),其餘的是著名的科學家或現代教育界
的知名人士:範源濂(範靜生),黃炎培(江蘇省教育界領袖),蔣夢麟(北
大校長),張伯苓(南開校長),周貽春(清華校長)和丁文江(農商部地
質調查所主任)。5 個美國董事是與中國教育界有關的著名人士:杜威,孟
祿(兩人都是哥倫比亞的),顧臨(洛克菲勒基金資助的北京協和醫學院代
理院長),貝克(中國華洋義賑會)和貝納德(花旗銀行)。①董事會任命範
源濂為基金會第一任幹事長,他邀請中國科學的熱情倡導者任鴻雋擔任行政
秘書。②
中華基金會執掌的不僅有 1924 年歸還的庚子賠款,還有 1908 年歸還的
供獎學金和清華大學使用的款項。它又被授權掌管靜生生物調查所的基金以
及其他學術捐款。它的主要任務第一是資助學術機構的高質量活動,如黃炎
培領導的中華職業教育社;其次,支援公私機構的新專案,如合作事業;第
三,基金會本身開發新專案,③所有申請專案必須按現代方式得到董事會或專
門委員會的批准。④範源濂和任鴻雋意識到中華基金會的革新任務,認為它不
① 羅家倫:《學術獨立與新清華》(1928 年 9 月接任校長時的講話),載《逝者如斯 集》,第 7 頁。
② 《逝者如斯集》,第 9—10、11、12 頁。
③ 原文只列出 9 人,所缺一人為郭秉文——譯者。
④ 任鴻雋:《中國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活動總結報告(1925—1945 年)》,第 1 — 2 頁。
① 同上。以後增補進董事會的有在近代中國教育及文化發展中同樣知名的人 物,其中有趙元任、傅斯年、
胡適、司徒雷登、蔣廷黻和翁文灝。
② 任鴻雋後來回憶,自 1918 年從美國歸來後,“我堅持使同胞知道科學的重要性 … … 如今有了這個有贈
款維持的機構,每年有大約一百萬美元的預算用於促進科學事業;……所以,我欣然接受……”(任鴻雋:
《五十自述》中“1925 年”項下)。1929 年他接任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執行董事。
③ 《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活動總結報告(1925—1945 年)》第 4 頁。馬戈?S。 格武爾茨:《社會現實
與教育革新:中華職業教育社個案,1917—1927 年》,《現化中國》第 4 卷第 2 期(1978 年 4 月),第
168 頁。
④ 1981 年 8 月 15 日葉良材(音)私人通訊。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