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3/4 頁)
證,當時其他院校則依賴軍閥政權,毫無保障,此外,直至 1929 年它一直強
調要為在美國大學學習做好專門的準備。一個透過入學考試的 11 至 13 歲的
小學生必須學習五年初級部課程和三年高階部課程,以後才會被送往美國院
校學習。第一批學生是 1912 年入校的,經學習八年標準現代中學課程(如英
語、法語、德語、歷史、地理、生理、物理、化學以及一些音樂、美術和體
育課)後於 1920 年畢業。③1926 年清華的預科地位結束,改組為達到學士學
位的四年制的清華大學。
至此美國對中國教育的影響已達到頂峰,在很大程度上這是透過哥倫比
亞大學師範學院的渠道實現的。許多有能力的攻讀博士學位的中國人曾經在
那裡與約翰?杜威教授以及其他人一起工作。杜威在華講學的兩年(1919 年
5 月—1921 年 7 月)恰與英國數學哲學家和社會主義者羅素的訪問(1920 年
10 月—1921 年 7 月)重合。杜威在 11 個省講演大約 70 場,由胡適翻譯,但
是他提倡的實驗主義對狂熱的中國愛國者來說並不是政治上的靈丹妙藥。後
來他的同事孟祿教授也訪問了中國,而主要大學的校長們——北大的蔣夢
麟,國立東南大學(後為中央大學)的郭秉文——都自稱是杜威的信徒。然
而杜威的透過教育自我完善的典型美國式的教諭,很少提供在尋找中國教育
道路的過程中能立竿見影的東西。留美歸國學者從 1919 年到 1924 年領導了
一場教育改革運動,他們既利用最初由蔣夢麟主編的《新教育》等主要刊物,
也利用中國國家教育促進會;但這些計劃和希望不久即在政治動盪中煙消雲
散。郭秉文被夾在反杜威保守派的民族主義浪潮與國民黨在江蘇與軍閥的對
抗之間,他被迫於 1925 年 1 月辭職。獨立於執政者的自主的高等教育尚難預
見。在軍閥時代,高等教育只能在當地軍閥的支配下發揮作用。①
然而,就清華而言,這株美國移植的植物生了根。1928 年北伐勝利結束
後,國民政府將清華定名為“國立清華大學”,②羅家倫——北大校友,曾留
① 見賈祖麟:《中國近代知識分子與國家》,第 210—212 頁上的資料。
② 汪一駒:《中國知識分子和西方,1872—1949 年》。關於該校 1949 年前多達 500 頁的校史,見清華大
學校史編寫組編:《清華大學校史稿》。
③ 劉師舜:《一九二○級在校時代之清華》,第 3 — 4 頁。
① 巴里?基南:《中國的杜威實驗在中國》第 5 章,指出教師之間以及教師與軍事 當局之間派系糾紛的極
端複雜性。1921 年 6 月 3 日,北京八所高等院校教師 欠薪數月後,學生和教師示威遊行到總統府請願,
被開槍驅散,多人死傷。《教 育雜誌》第 13 卷第 7 期(1921 年 7 月 20 日)第 2 — 4 頁報道了這一事件。
在運用美國自由派理想於革命中國的道路上的困難,可從一系列著名的 傳記研究中看出:W。J。迪克:《蔡
元培:近代中國的教育家》;勞倫斯?A。施奈 德:《顧頡剛與中國新史學》;賈祖麟:《胡適與中國的文
藝復興》;費俠莉:《丁文 江:科學與中國新文化》;艾愷:《最後一位儒家學者:梁漱溟與中國關於現
代性 的困境》;斯蒂芬?N。海:《亞洲東部和西部的思想:泰戈爾與他在日本、中國 和印度的批評者》;
又見 R。W。克洛普頓和歐俊臣(音)編譯:《杜威在華講演 集,1919—1920 年》和孟祿:《中國:一個發
展中的國家》。
② 陳之邁:《求學與治學》,載《蔣廷黻的治事與生平》,第 19 頁。
學英國和美國——被任命為第一任校長。1928 年 9 月他在就職演說中,讚揚
清華取得國立大學地位是國民政府“在華北建立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