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部分(第4/4 頁)
刊》,第 2 卷第 3 期(1944 年 6 月),第 107—108 頁。
① 格雷厄姆?佩克:《兩種局勢:關於中國投入革命的親身經歷》。第 260 頁。
② 同上書,第 312—313 頁。
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都出現大幅度的下降。在平原縣(河北)③,1949 年糧
食產量仍低於 1937 年。④對山東省 49 個村的一次調查,發現 1949—1950 年
每戶的平均耕地面積低於 1931—1936 年的平均水平。農具供應量也下降了,
糧食產量也低一些。①
這些年的歷史記錄呈現出的農村貧困的慘淡情景,已被許多評論者加以
說明——與我們在這一章前面部分提出的觀點相左——作為情況從來沒有什
麼不同,鄉村從來沒有過過好日子的證據。顯然,農業中國為這 30 年政治上
和軍事上的災難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③ 應為山東剩——譯者。
④ 中央農業部計劃司編:《兩年來的中國農村經濟調查彙編》,第 149—150、 160—161 頁。
① 同上書,第 224—236 頁。
第 6 章 農民運動
中國革命通常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農民革命,甚至被認為是農民革
命的原型。的確,如果沒有農民武裝和如此眾多農民的支援,中國共產黨人
就不可能取得政權。然而,很簡單,如果沒有共產黨人,農民也決不可能孕
育出革命思想。
為證實這一論斷,這章將首先論述農民的騷動;它是自發的,與共產主
義運動同時發生,而又獨立於共產主義運動之外,並由汲幹農民收入的三種
主要渠道,即地租、利息和賦稅所激起。①第 2 節在概述那些不是由地租、高
利貸和稅收引發的騷動後,將概述民國時期農村騷動的型別。不論第 1 節中
所分析的騷動,還是第 2 節中所涉及的騷動,顯然都是農民發洩憤怒的傳統
方式,突然爆發又迅即消失,對現行秩序極少形成威脅。簡單地說,在農民
能自發地做到的,與在共產黨領導之下農民所能做到的之間,有很大的差距。
因此,第 3 節將考察共產黨所面臨的一些困難,及其克服這些困難所採用的
方法。利用農民作為基本力量推動革命的勝利,這既是難得的機會,又是巨
大的挑戰!中國革命的鼓動者們變成了奪取政權的行家裡手,他們忠實於列
寧的教導和榜樣(不必考慮是農民,而不是工人構成了基本力量)接受了這
一挑戰,剋制與狡黠並用——不僅激發起熱情,還引起怨恨——克服了這些
困難。
關於農村各類騷動和風潮發生的相對頻率的統計,有必要預先警告,由
於來源的多樣和細目的多變,這些統計表和百分率只對準確性提供一種迷惑
人的保證。例如,在南京統治的 10 年間,記錄或僅僅提及的近千起事件中,
只有 100 起根據有用的資料能以準確的細節敘述,這些資料有的只有幾行,
有的卻有幾頁或多至幾十頁。這 1000 起事件中其餘的那些,我們只能從不過
一、兩行的概述①中極粗略地看到;更糟的是,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只是一般地
提到,完全沒有提供細節。②此外,某些被分別記錄於這種或那種記載中的事
① 見喬爾?S。米格代爾:《農民、政治和革命:第三世界中對經濟和社會變革 的壓力》,第 89 頁上的圖
表。
① 參看章有義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第三輯,1927—1937》,抗稅抗租 26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