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1/5 頁)
同時也是最為大膽的創新”。③從較為公允的角度看,不妨把李看做對五四初
期詩歌膚淺的浪漫主義,或現實主義反應強烈的少數“新叛逆者”之一。他
進行了一場第二次“解放運動”,使中國現代詩歌暫時從對自然與社會的著
迷般的關注中擺脫出來,並且暗示超現實主義的藝術象徵世界的可能性。他
接近於創造一種大膽新穎的美學視覺形象,像在歐洲超現實主義藝術中那
樣,能充當反對庸俗現狀的藝術宣言。
在施蟄存編輯的一種新雜誌——《現代》(1932—1935 年)上,有人在
繼續李金髮的開拓性事業。《現代》派自稱在政治上是中立的,其中佔主導
地位的詩人是戴望舒。戴同樣對法國象徵主義感興趣,他繼承了李金髮對印
① 關於聞一多生平和詩的研究,見許芥昱:《聞一多》和《新詩的開路人——聞 一多》。
② 關於這個問題的詳細分析,見本書上卷李歐梵著《文學潮流(一):追求現代 性(1895—1927 年)》
章“外國文學的影響”節。
③ 見詩人瘂弦訪問李金髮記,《創世紀》,第 30 期(1975 年 1 月),第 5 頁。又 見劉心皇:《現代中國
文學史話》,第 687—688 頁。
④ 波德萊爾(Charles Baudelaire, 1821—1867 年),法國現代派詩人——譯者。
⑤ 魏爾蘭(PaulVerlaine,1844—1896 年),法國最純粹抒情詩人之一——譯者。
① 馬拉梅(Stéphene Mallarmé,1842—1898 年)法國象徵派詩人——譯者。
② 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第 1 卷,第 201 頁。
③ 朱莉婭?C。林:《中國現代詩歌:概論》,第 153 頁。
象主義和神秘主義的愛好。他聲稱詩歌的目的是表達“詩情”,把“詩情”
解釋為“自己跟隱藏的自己之間的某種東西的召喚。④但是戴的詩作沒有取得
李的隱晦、怪異意象的不和諧效果。相反,他似乎堅持徐志摩詩的聽覺價值;
他與新月派詩人——在徐志摩和朱湘過早逝去之後,尤其是陳夢家和方瑋德
——都強調音樂美、結構美,和引發聯想的細妙之處。戴的“較柔和的”象
徵主義的一個例子,可以在《雨巷》(1927 年)中找到,這首詩為他贏得了
“雨巷詩人”的雅號。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彳亍著,
冷漠,悽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悽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她靜靜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①
根據朱莉婭?林的分析,這首詩產生的“聯想”效果,造成了“一種可以與
他在詩歌方面的導師保羅?魏爾蘭相媲美的瀰漫著委婉嬌柔的魅力,憂鬱倦
④ 引自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第 1 卷,第 200 頁。
① 這首英譯詩引自朱莉婭?C。林:《中國現代詩歌:概論》,第 165—166 頁。關 於戴望舒詩集,見瘂弦
編:《戴望舒捲》。
慵的氣度,和流暢的樂音的氛圍”。②
在中國現代文學左翼的學術研究中,李金髮和戴望舒的作品被視為一股
“逆流”;因為它們是與繼續專注生活和社會現實的 30 年代文學的主流相悖
的。③但是新的人才不斷出現。北京大學的三名學生——卞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