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4/4 頁)
主題的選擇上具有特色或在解釋上具有創見”。羅茲曼教授和加利
福尼亞大學戴維斯分校賈士傑教授在上述著作中論述了蘇聯學者的種種晚清
民初研究論著。研究主題包括早期廣州人的愛國精神,太平天國、捻軍和義
和團運動,帝國主義與 19 世紀 90 年代的維新,孫逸仙,立憲運動與革命思
想,以及辛亥革命。關於社會經濟變革,有很多論著論及城市、手工藝行會、
早期資本主義與土地關係;也論及農民造反、1925—1927 年革命、20 世紀
20 年代中國共產黨的對農民政策,以及國民黨政府統治下的國家資本主義。
目前研究興趣的廣度由討論中國社會與國家問題年會出版的報告百餘種表現
出來,這些報告印數有限,一般編成三卷,由莫斯科東方研究所中國研究部
L.P.傑柳辛編。總之,蘇聯的中國學家,即使與外國隔絕接觸,還是和在其
他國家的研究中國史學者一樣,利用同樣的史料,研究許多相同的課題。
2.和 10.中國的對外關係,1911—1949 年
近代日本在中國的擴張和侵略由馬裡烏斯?詹森著《日本與中國:從戰
爭到和平,1894—1972 年》提供最好的介紹。關於日本在民國初期捲入中國
內政,見同作者所著《日本人與孫逸仙》。更多的情況,主要根據中國史料,
可從入江昭編《中國人與日本人:關於政治和文化相互影響的文集》所收歐
內斯特?P.揚和馬德琳?池的論文得到。在用日文撰寫的研究論著中,最有
用的是慄原健《對滿蒙政策史的一個方面——日俄戰後起至大正期止》;臼
井勝美:《日本與中國——大正時代》;角田順《滿洲問題與國防方針——
明治後期國防環境的變化》;以及崛川武夫:《遠東國際政治史概論:二十
一條要求研究》。
民國初期也已是研究西方外交的史學者的一個研究課題。例如,可見到
彼得?洛:《英國與日本,1911—1915 年》;和詹姆斯?裡德:《傳道精神
與美國東亞政策,1911—1915 年》。後一部著作把美國政策放在差會對外交
政策的影響增大的格局中研究。差會在美國國內和在中國的影響是一種吸引
人注意的歷史現象,一些寫得極好的專題著作已探討這個問題,其中有瓦倫
丁?拉伯:《美國在華差會的國內基地,1880—1920 年》;和簡?亨特:《上
流階層的信仰:美國女傳教士在世紀轉換時的中國》。
從二十一條到凡爾賽和會的喧嚷時期已由許多作者論述,但是,幾乎全
部在於中國政治和知識分子運動方面。論述中國對外關係的最佳著作仍是馬
德琳?池著《中國外交,1914—1918 年》。關於激起五四運動的山東問題,
見拉塞爾?法菲爾德:《威爾遜與遠東》;諾埃爾?H.普加奇:《芮恩施》;
以及伊恩?尼什:《同盟在衰亡:1908—1923 年的英日關係研究》。
20 世紀 20 年代是中國對外事務研究得最好的時期之一。人們可以從多
蘿西?博格著《美國政策和中國革命,1925—1928 年》著手,該著作的開拓
性貢獻已為其他一些著作擴充,這些著作有:保羅?瓦格:《傳教士、中國
人及外交官》;沃倫?I.科恩:《中國派:顧臨、拉門德、索克思與美國-
東亞關係》;以及羅伯特?奧爾伯特?戴耶:《在華的銀行家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