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2/4 頁)
了禮的普遍效用和秩序感。研究行會的基本著作仍然是何
炳棣著《中國會館史論》和根岸佶著《上海之行會》。加里?G.漢密爾頓著
《區域性的行會與中國城市:比較觀點》把中國這類行會同亞洲、非洲及拉
丁美洲發展中社會的行會比較。汪士信著《我國手工業行會的產生、性質及
其作用》是一篇研究清代行會的增長知識的論文。
更為人熟悉的中國階級劃分也已得到了學者的注意。關於資產階級,見
本書上卷 12 章白吉爾的書目註釋。特別是,日本的歷史學者繼續研究以等級
地位和土地所有來界定計程車紳社會。載在《史學雜誌》每年五月號上的書目
提要《日本的明清研究》和《日本的鴉片戰爭以後的中國研究》是這方面研
究及日本在社會史其他方面研究的良好指南。正如上面提到的,《史學雜誌》
1978—1982 年書目提要已由喬舒亞?福格爾翻譯成英文,刊載在《清史問題》
第 4 卷第 3 期、第 4 卷第 6—10 期和第 5 卷第 1 期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史學者所進行的社會階級之歷史研究,按照密切結合
歷史發展諸階段社會經濟史的馬克思主義模式進行。清代社會史大多聯絡到
上面提到的資本主義萌芽問題。經君健著《論清代社會的等級結構》是一篇
極好的理論綜述。在美國史學者所作對上等階級的詳細研究中,弗蘭克?洛
耶夫斯基著《蘇州租棧:晚清的佃租管理》對村松祐次的仍然具有權威的地
主租棧研究專著提出一些新觀點,村松祐次的專著已以英文摘要為《晚清民
初江南地主所有制引證研究》。詹姆斯?波拉切克著《士紳霸權:同治中興
時期的蘇州》考察江南上層士紳社會。張仲禮的著名著作《中國紳士》和《中
國紳士的收入》與何炳棣著《中華帝國晉升的階梯》,仍然是研究士紳的主
要起點。一篇令人發生興趣的更近發表的論文是王思治著《宗族制度淺論》。
為深入瞭解學者階級中個人關係的錯綜複雜,見詹姆斯?波拉切克著的等待
出版的書稿《內部的鴉片戰爭》和鄺兆江著《百日維新的拼花圖案:人物、
政治及思想》。
尚有更多研究已指向農村社會和農民造反,對這方面研究來說,蕭公權
著《農業中國:19 世紀的帝國控制》仍然是重要的基礎。日本學者研究土地
關係的大量論著在琳達?格羅夫和周錫瑞《從封建主義到資本主義:日本學
者關於中國農村社會變化的學術成果》中得到介紹。黃宗智著《華北農民經
濟與社會變遷》是一部研究華北農村社會的大作。魏菲德著《造反與革命:
中國歷史中的民眾運動研究》和劉廣京著《世界觀與農民造反:對毛澤東以
後的編史學的看法》,是兩部關於農民造反論著的內容廣泛的指南。後者集
中介紹 1978 年以後中國學者的歷史論著,而詹姆斯?P.哈里森著《共產黨與
中國農民造反:重寫中國歷史的研究》仍然是介紹 20 世紀 50 年代和 60 年代
中國馬克思主義編史學的一部標準著作。載於《現代中國》季刊第 9 卷第 3
期(1983 年 7 月)的周錫瑞著《農民造反專題論集:若干介紹性評論》提出
更多的觀點。周錫瑞著《論義和拳運動的社會成因》重新解釋義和團叛亂。
裴宜理著《社會盜匪活動再探:中國土匪白朗個案》對民國初期白朗起義提
出新觀點。
讓?謝諾編《中國民眾運動與秘密會社:1840—1950 年》所收的論文是
研究農村非法組織這一重要方面的指南。中國的史學者看來似乎對造反比對
秘密會社本身更注意一些,但是秘密會社也已得到應有的注意。蔡少卿著《哥
老會與 1891 年長江流域的反洋教鬥爭》和胡珠生著《青幫史初探》就是例項。
民間教派已吸引學者更多的注意。歐大年著《民間佛教、傳統中國晚期
的反政府教派》、歐大年著《抉擇:中國社會中的民間教派》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