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部分(第2/4 頁)
稍後在同一節裡,毛澤東在列舉 1943 年應該實行的經濟措施時,把“建立全
部自給工業的統一領導,克服嚴重存在著的無政府狀態”②列在第二項(緊接
在增加資本之後)。為了取得這一結果,毛澤東要求 1943 年應由財經辦事處
建立“統一的領導”,有一個“統一的計劃”;但是,他又規定:在應該集
中領導的那些農工商業裡,也不是“全邊區都集中一個唯一的機關手裡”;
而是作出的統一計劃,應“交由黨政軍各系統去分別地經營”。儘管如此,
毛澤東的最後結論是,統一領導問題,為“一九四三年改進公營工業的中心
問題”。③
剛剛摘引的那句話明白無誤地提出了黨、政、軍關係問題,1949 年以後,
這一直是個常常引起爭論的中心問題。在延安提出來的一個關鍵性的概念,
表達了當時所想到的黨的統一的指導作用的實質,用語是“一元化”——字
面意思是“to make one”,“to make monolithic”。它有時被譯為“to
coordinate”,這樣的翻譯只怕是太無力了;也有人用“to unify”,也難
② 這一篇很長的著作只有第一部分在《毛澤東選集》載出。下面的節段引自第 七部分,《關於發展自給工
業》,見《毛澤東集》第 8 卷,第 263—264 頁。
① 這一段的英譯文,見安德魯?沃森編《毛澤東與邊區政治經濟》(英文),第 149—150 頁。
② 《毛澤東集》第 8 卷,第 273 頁。
③ 《毛澤東集》第 8 卷,第 265、273 頁。
如人意,因為似乎最好還是保留這一英文用語作為“統一”的對應詞,正如
最好把“centralized”留來翻譯“集中”。我建議用的英語對應詞是“inte-
grate”,不過,這個翻譯問題,不像 40 年代初接受這一中文用語時所關切
的事那麼重要。由於這個概念至今遠不如民主集中制或群眾路線受人重視,
我願在總結我對它的意義的理解之前,對它的用法作一些說明。
“一元化”這一用語的出處似乎是 1942 年 9 月 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
過的《關於統一抗日根據地黨的領導及調整各組織間關係的決定》。①
這個決定明顯地、大力地維護的,一方面是黨政關係和黨軍關係之間的
聯絡,另一方面則是每一單個組織的等級結構。決定的第八段是這樣開始的:
黨的領導的一元化,一方面表現在同級黨政民各組織的相互關係上,又一方面則表現在上下
級關係上。在這裡,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的原則之嚴格執行,對於黨的統一領導,是有
決定意義的……②
這難於捉摸的用語“一元化”的意義的比較清楚的定義和解釋,見之於毛澤
東起草的 1943 年 6 月 1 日的決定,我在前面曾從其中引過一段關於“群眾路
線”的很著名的話。在這一決定的緊接著的一段話(第七段)裡,毛澤東聲
稱:
對於任何工作任務(革命戰爭、生產、教育,或整風學習、檢查工作、審查干部,或宣傳工
作、組織工作、鋤奸工作等等)的向下傳達,上級領導機關及其個別部門都應當透過有關該項工
作的下級機關的主要負責人,使他們負起責任來,達到分工而又統一的目的(一元化)。不應當
只是由上級的個別部門去找下級的個別部門(例如上級組織部只找下級的組織部,上級宣傳部只
找下級的宣傳部,上級鋤奸部只找下級的鋤奸部),而使下級機關的總負責人(例如書記、主席、
主任、校長等)不知道,或不負責。應當使總負責人和分負責人都知道,都負責。這樣分工而又
統一的一元化的方法,使一件工作經過總負責人推動很多幹部,有時甚至是全體人員去做,可以
克服各單個部門幹部不足的缺點,而使許多人都變為積極參加該項工作的幹部。這也是領導和群
眾相結合的一種形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