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部分(第2/4 頁)
會的語言和文化,到經濟和社
會的結構——的意思。此外,關於哪樣的“馬克思主義”,或馬克思主義的
什麼要素要在中國具體化的問題也會出現。
使這個問題的不同方面混合在一起的,是毛澤東 1938 年 10 月關於中國
化的不朽陳述,其中一部分是這樣說的:
今天的中國是歷史的中國之一發展;我們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者,我們不應該割斷歷
史,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該給以總結,我們要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承繼遺產,轉過來
就變為方法,對於指導當前的偉大的運動,是有著重要的幫助的。共產黨員是國際主義的馬克思
主義者,但馬克思主義必須透過民族形式才能實現。沒有抽象的馬克思主義這種東西,只有具體
的馬克思主義。所謂具體的馬克思主義,就是透過民族形式的馬克思主義,就是把馬克思主義應
用到中國具體環境的具體鬥爭中去,而不是抽象地運用它。成為偉大中華民族一部分而與這個民
族血肉相聯的共產黨員,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馬克思主義。因此,馬
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
成為全黨亟待了解並亟須解決的問題,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的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
必須休息,而代替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與中國氣派。①
毛澤東的中國化的概念,最簡單、最易為大家所接受的方面,就是這段引文
① 《劉少奇選集》(人民出版社,1981 年)上卷,第 332—337 頁。
① 《毛澤東集》第 6 卷,第 260—261 頁。
中最後的那句話。很顯然,要想使馬克思主義在非歐洲國家起作用,所用的
語言就必須不僅是那個國家的人民可理解的,而且,按照他們的心理和條件
來看,也是生動、有意義的;而不是從另一種語言和文化逐字翻譯過來的莫
名其妙的語句。但是,馬克思主義的形式在中國這樣的具體化,儘管在毛澤
東看來是不可少的,也只是在於使馬克思主義的實質適應中國條件的更基本
的事業的外在表現。
為了確切說明這裡談到的問題,讓我們首先看一看毛澤東說的“沒有抽
象的馬克思主義這種東西,有的只是具體的馬克思主義”這句話的意思。按
照他在延安時期寫的其他文章,以及他以後多年的言行,這一斷言隱含的意
思可以大致清楚地說明如下。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最早是由馬克思闡述的。
馬克思的著作的某些方面——例如,他對資本主義的分析,對從資本主義向
社會主義過渡的分析,和辯證法的基本規律——都是普遍正確的,但是這個
理論從總體上來說,反映的既是它的 19 世紀的理論來源,也是馬克思的具有
歐洲特性的心理和經驗。因此,當我們談到(像斯大林和列寧以後的其他任
何人一樣)運用普遍正確的馬克思主義的原理於中國的條件時,我們力圖抓
住並使之適合於我們的需要的,正是這些理論的永恆的核心。
那麼,什麼是那永恆的核心呢?毛澤東本人在剛引用的 1938 年 10 月的
那篇報告中說:“不是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字母,而是學習他們觀察問題
與解決問題的立場與方法。”①1942 年 2 月他號召他的中國共產黨的同志們,
“拿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應用於中國,並從中國的歷史實
際與革命實際的認真研究中創造出理論來”。②
這些系統性的闡述引出了兩個問題。毛澤東所講的“立場”、“觀點”
和“方法”指的是什麼?什麼是這樣的態度或原則(這是由馬克思主義匯出
的)與“方法”(他說,這種“方法”能夠從吸收中國過去的珍貴遺產得到)
之間的關係?
關於第一點,當前中國的解釋是,毛澤東說的是採取無產階級的立場,
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辯證法的方法。但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