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2/4 頁)
多為“預測”。
2009年8月,美國野生動物攝影師Steve Kaslowski 在挪威偏遠的斯瓦爾巴特群島探險期間,拍攝了為數不少的北極熊的照片。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言人、一位海洋哺乳動物專家認為,斯瓦爾巴特群島的北極熊數量比我們過去幾年裡看到的要多。
自20世紀70年代起,挪威政府執行嚴禁捕殺北極熊以及某些獵物的規定。自從1952年,嚴禁捕獵海象後,海象的數量有所增加,而它們可能是北極熊數量增加的原因。因為北極熊的獵物增加了。氣候變暖會增加北冰洋一帶的食物,這反而會促進北極熊數量的增加。
地球上有19個北極熊種群。已知有8個種群數量在減少,3個種群數量穩定,而加拿大的北極熊是唯一已知數量增長的種群。氣候變暖應該一視同仁,對所有的北極熊都產生相同的影響,然而事實卻相反。
環保主義者只是用北極熊的眼淚及動情的說詞來為各國與會代表施加壓力罷了。
在環保主義者手中,與北極熊同樣重要的道具還有不斷崩落的冰川,我們從電視畫面上經常看到有大塊冰川從冰架上崩落,巨大的冰川漂浮在海面上,似乎所有冰川都將全面融化。一幅幅的照片和不斷重複的畫面似乎在提醒人們再不進行溫室氣體的控制,海平面將升高多少,將可能使多少沿海城市消失。
北冰洋首先是一個大洋,而不是一塊大陸,由於位於北極,天氣異常寒冷而常年結冰。北冰洋的冰域面積為1000萬~1100萬平方公里,佔北冰洋總面積的68%~74%。夏季縮小為750萬~800萬平方公里,佔北冰洋總面積的50%~54%。但一到冬季,又迅速被厚達3米的冰層所覆蓋。
冬季結冰,夏季冰川融解,這是再自然不過的自然規律,就像樹葉在秋天落下,而在春天長出來一樣,週而復始。
而2009年末2010年初波及全歐洲的大雪與極度降溫天氣可能使北冰洋再次覆蓋上厚厚的冰層,這又讓那些環保主義者如何解釋呢?
按電視中冰川不斷崩落到大洋中的速度,北冰洋航線早就應該打通了,人類將在中東之外再找到一個大油庫,然而這幾十年來,北冰洋航線並沒有取得任何的進展。
揭秘“碳陰謀”的邏輯陷阱(1)
中國有句古話,名正則言順,意思是凡事都得有個理由,否則辦起事來麻煩。
當年岳飛被害風波亭時,秦檜一干人等在全天下面前給岳飛編織的罪名是“莫須有”,後人將之理解為“說不定有”,以此來證明秦檜等人的奸詐,讓岳飛蒙受千古奇冤。
但經過後人的認真考證,參考宋人語言習慣,“莫須有”應該理解成“怎麼沒有?”,這是在韓世忠等人責問秦檜時,秦檜用這句話來顯示自己對韓世忠的不屑一顧,岳飛背的罪名是不聽號令,私自逗留等。
與岳飛的死相同,對於“二氧化碳”揹負起導致“全球變暖”這個罪名而言,也不可能用“說不定有”這樣的原因來打發“氣候變暖”的善男信女。所以科學家必須為“全球變暖”找到足夠的理論支撐,使它聽起來像那麼回事。
人類不斷地製造著大量汙染物,城市中成堆的生活垃圾、大氣中廢物、有害氣體一直在增加,惡劣的天氣,環境在不斷地惡化,這是鐵的事實,是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變化。脆弱的生態,汙染的環境,日益枯竭的資源,絕對不是杞人憂天,人類的生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冤有頭,債有主,是什麼構成對人類的致命威脅,溫室氣體在人群中被揪了出來,而其他重要的溫室氣體,如水水蒸氣等就有意被忽視掉了。
為拯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人類必須行動起來,扼制溫室氣體的排放,減少二氧化碳對人類的危害,所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要使用清潔能源。
一切都順理成章,再完美不過的推理過程,任何人都能理解。
首先將環境汙染、資源枯竭、極端天氣簡單地進行並列,渲染各種災難對人類的影響。我們總是聽到如果世界上冰川融化了,海平面將要上升多少米,氣候變化了,多少種物種會絕跡,彷彿這些很快就會降臨到我們頭上,全球氣候變暖支持者所需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然後將所有的問題都歸結到溫室氣體的排放,將氣候變暖與人類活動掛鉤,簡單認為人類的工業活動是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而忽視了土壤及海洋兩個巨大的碳庫。
最後在人類生存環境日益惡劣與二氧化碳之間畫了一個等號,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