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在夢中,工匠夢到這個泥娃娃傷心地哭了起來,於是忍不住問道:“你為什麼哭得那麼傷心呢?”
泥娃娃以淚洗面道:“被火燒好痛苦,我要熱死了,求求你不要用火燒我。”
“可是你只要堅持一下,就可以變得更漂亮哦!”工匠鼓勵道。
“不行,我實在受不了啦!”說完這個泥娃娃又哭了起來,哭聲非常淒涼。
這時,工匠猛然從夢中驚醒,於是把泥娃娃取出來,放到一邊。
第二天,他把另外一個泥娃娃放進火爐後,又去睡覺了。
晚上他也夢到了這個泥娃娃,但是泥娃娃沒有哭泣,它只是將身子捲縮起來,緊咬著牙關,汗如雨下。工匠感到很奇怪,於是問:“既然你覺得很難受,為什麼不說出來呢?”
泥娃娃說:“我的確很難受,但是我想變得漂亮,所以不想驚動你……”
這天晚上,工匠睡得很香,一覺到天亮,當他再去看爐子的時候,泥娃娃已經變成了瓷娃娃。工匠給瓷娃娃上了一層彩釉,再勾勒出輪廓,頓時今非昔比。瓷娃娃被擺在商店的櫥窗裡,被當作樣品,引來了路人的讚歎聲。
那個沒有變成瓷器的泥娃娃被擺在一邊,沾滿了灰塵和蜘蛛網。工匠覺得可惜,於是也幫它上了一層彩釉,放在工作坊外面,供學徒制作瓷器時參考。這個泥娃娃每天風吹日曬,嚐盡了酸甜苦辣,不禁感嘆:當初我要是忍住疼痛,或許就會過得比現在更好。
有人說這個故事講的是“命運”,我覺得不盡然,如果這一切都是命運的安排,那麼瓷娃娃的忍耐就變得毫無意義了,因為在成功的旅程中,我們不需要宿命論。但如果將瓷娃娃的成功單純地解釋為“忍耐”,也還不夠全面。為什麼在面對困苦的時候,有的人能衝破困境,而有的人則悲觀沉淪呢?你還必須要有洞察機會的能力,看準時機,伺機而動,而不是一味地忍受。
我接觸過很多所謂的“社會底層人士”,他們除了收入不高外,還有很多驚人的相似之處。比如有的人比較懶惰,總是安於現狀,即便飛來橫財,他們也無法很好地支配。也有一部分人很特別,他們非常勤奮,非常努力,但是生活卻依然沒有改善。去年,我參加了一次社會調查,專門針對社會底層人士,調查他們的生活現狀,主題是“為什麼你不是有錢人”。當時,這個活動非常受歡迎,我們專門成立了一個專家組,針對低收入人群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給他們提供一些幫助。我負責的小組,成員很多,經歷也各不相同。K是某小區服務團的員工,他年輕時的經歷非常具有典型性。
K家境貧寒,根本沒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所以他高中畢業後,在一家軸承廠當了工人。他的工作非常簡單,就是用砂紙磨零件,每天要站10個小時,非常辛苦。K在工廠裡一待就是十年,十年後他離開工廠,四處漂泊。擦過皮鞋,賣過膏藥,當過小販……如今他年過不惑,雖已成家,但還沒有立業,生活一直比較窘迫。
聽了他的故事,我由衷地感到悲涼,不是嗎?俗話說天道酬勤,為什麼勤勞的人卻不能得到應有的回報呢?於是,我又問K:“在這麼多年當中,你有沒有遇到過不錯的機遇?”K想了想說:“當然有啊,有好幾次呢。最讓我感到遺憾的就是當工人的時候,本有一個機會晉升主任,但是卻被別人擠掉了,原因好像因為我的學歷不夠,可我就覺得無法理解,和學歷有什麼關係,實際管理當中看的是能力……”我聽完他的抱怨後反問:“如果你學歷符合要求,是不是可以晉升呢?”他立刻感嘆:“啊!那是當然啦!我當時是第一人選……”我接著反問道:“你既然在工廠裡做了那麼長時間,為什麼沒有找機會多學習一下呢?”這句話把K給問倒了,他一時無言以對。
這樣的抱怨很常見,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當初,如果換我當經理,那公司一定會發展得更好……”“如果我當初唸了大學,那麼現在一定能生活得更好。”我們可以稱他們為“虛擬成功者”,因為假設不需要耗費精力,所以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虛擬成功者”,但這樣有意義嗎?K進入大企業上班,最薄弱的環節就是文化程度不高,設想如果一個高層管理者連計劃書都看不明白,那麼他能帶領好一個團隊嗎?K如果能在業餘時間針對自己的弱勢,加以強化,那麼命運或許可以改變。雖然他很努力,但是卻沒有找到命運的突破口。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那個忍受疼痛的泥娃娃,就會發現它的忍耐是有價值的,因為她瞭解自己想要什麼,知道只要再忍耐一下,人生就會改變。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