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另一個泥娃娃,對自己缺乏瞭解,儘管工匠提醒它,只要再堅持一下就能變成漂亮的瓷娃娃,可它依然只在乎現狀,看不見彼岸的曙光,甚至從內心懷疑自己不可能成功。但假如一個石頭做的娃娃,想要在火爐裡獲得成功,那麼即便它忍受一輩子,可能都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
“天道酬勤”並沒有錯,但“天道”不會把機會賦予不善於努力的人。努力並不是憑著一身的猛勁兒,橫衝直撞,而是需要審時度勢。彩虹總在風雨後,但能抓住彩虹的到底有幾人呢?如果你還在不停地努力,但卻長時間得不到成效,不如歇息一下,停下來好好想一想,你到底是瓷娃娃還是泥娃娃?
BOOK。←紅←橋書←吧←
第23節:一切皆有可能(1)
一切皆有可能
跳遠的世界紀錄曾保持了漫長的23年,打破紀錄的人是邁克·鮑威爾(Mike Powell)。上大學時,他曾是跳高運動員,二年級轉為跳遠。當時,他的最好成績遠遠低於由比蒙創造的世界紀錄。
鮑威爾在運動場上征戰了11年,在全美冠軍賽上,僅以一厘米之差,遺憾地輸給了第65次獲得跳遠冠軍的卡爾·劉易斯(Carl Lewis)。
接著,在東京國際競技場世界田徑男子跳遠的比賽中,劉易斯與鮑威爾再次展開了角逐。第四個回合的跳躍中,起初,劉易斯乘勝追擊,以8。91米的成績,超過當時的世界紀錄一厘米。劉易斯振臂高呼,似乎確信他已經穩操勝券了,可以第66次奪得冠軍。
然而,就在鮑威爾第五次試跳中,他躍過了8。95米的距離。這打破了保持23年之久的世界紀錄。鮑威爾知道這個成績後,繞著比賽場地狂奔一週,全身上下洋溢著成功的喜悅,他大口地喘著氣,表述了他打破劉易斯神話的激動和興奮。後來當他接受記者的採訪時說:“誰都知道劉易斯是不可戰勝的,但是我當時沒有多想,只是一心想要拿冠軍,不管是誰擋在我面前,我都想超越他。事實證明,一切都是有可能的,沒有誰不能戰勝。”
在心理學裡,有一個概念叫做“暈輪效應”,是指在他人的某種特殊表現突出時,令人印象深刻,由此造成對其他特徵的忽視,進而產生以點概面的現象。這種情況猶如大風前的月暈逐步擴散,形成一個更大的光環,故稱之為暈輪效應,也叫光環效應。在與人的接觸中,暈輪效應無處不在,比如一個人看上去身體很結實,我們通常會以為他的身體很棒,不會有什麼病;一個人如果獲得了成功,媒體也往往報導他好的一面,他給大眾留下的便是完美的印象。
劉易斯創造了65場勝利的紀錄,成了理所當然的王者,那麼他的挑戰者,往往會在心裡存有一個陰影:他是劉易斯,我和他同場競技,可能不會贏吧。事實上,劉易斯的弱點,正是他創造的奇蹟,因為很久都沒有人超越過他,他心中的驕傲已經到達一個頂點。這時,他很可能會輕視對手,如果抓住這個機會,就很有可能會打敗他。但人們往往被劉易斯的成績嚇住了,早早在心中就打了退堂鼓。這便是暈輪效應造成的阻力。
有很多職場新人,缺乏自信,如果遇到學歷比自己高的競爭對手,就先入為主,認為自己不如別人。所以,當這些人遭遇挫折的時候,心理會變得非常陰鬱,甚至會徹底喪失信心。
虹橋門戶網。
第24節:一切皆有可能(2)
有一次,我到一所大學演講,主題是“人人都是奇才”,也就是怎樣挖掘自身的潛力,突破自我。演講結束後,有很多學生提出了自己的問題。歷史系的M目前在讀大四,正面臨畢業和就業的問題。由於承受的壓力很大,她的語氣顯得比較悲觀:“我的成績還算不錯,可儘管我非常努力,也只拿到過一次獎學金。學歷史專業就業面並不廣,很多同學都有當教師的意向,但是我卻更想進企業去鍛鍊。所以實習的時候,我選擇了一家印刷廠,希望能嶄露頭角,爭取留下來。可是……我遇到了很強的對手,也就是我的同學F,她是班裡的文藝委員,不僅相貌出眾,性格活潑,而且組織能力強,成績也不錯。我們在同一個辦公室工作,在和她的接觸中,我發現她很會協調人際關係,和周圍的人相處融洽。經過三個月的時間,她的業務量也比我高,據說董事長正在考慮把我們其中的一個留下來……唉!只要用腦子想一下都知道,被淘汰的肯定是我啦……”
M的話還沒說完,我就打斷了她,因為她再說下去,說不定會當場哭起來。我想了想對她說:“你覺得如果沒有F,自己是不是能留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