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4/4 頁)
分之四到五的人是皇民。太平洋戰爭開始了,兵源不足了,皇民的人口提升到百分之七到八。仗打完了,皇民的人口大概不到百分之十。這些人基本上沒有受中國教育,基本上是完整的、徹底的日本教育。到1945年,國民政府在打內戰,到臺灣搞接收的是最差的福建紀律不好的部隊,福建公務人員也不好。軍隊的紀律不好,公務員的操守不好,臺灣人很失望,他們看慣了日本軍隊非常有紀律……這些人是對中國看不起的,像李登輝,他說中國是“清國奴”,他們腦子裡,中國不現代,日本是現代的。蔣介石帶了九十萬人到臺灣以後,臺灣的政權基本上在外省人的手裡,本省人只有跟蔣家比較合作一點,才去沾一點邊邊上的位置。這也是他們心裡擺不平的地方,到今天以民主程式的話,要把這個倒過來。
另外一個理由,這個中國我們能回去嗎?……我解釋這麼詳細給你聽,你就瞭解這中間的前因後果,累積起來,而且中間有一批人從來沒有受過中國的教育。要把中國的成分拿走,才有獨立的可能。但是緊箍咒就是“一中”原則:美國只能接受的“一中”原則,變成緊箍咒,怎麼都去不掉。只要美國不肯去掉“一中”,臺灣人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李懷宇 你的《萬古江河》就是把“臺灣百年的變化”作為最後一節。
許倬雲 因為這本書本來是寫給臺灣人看的,本來在臺灣發行,在大陸發行是蹦出來的。在大陸發行時改了一些,但是不太傷元氣。寫《萬古江河》時我有原則,不寫政治、戰爭、制度、帝王將相,寫老百姓。
李懷宇 為什麼沒有寫同時期在中國大陸發生的歷史?
許倬雲 我無法寫,因為1949年以後我沒有親身經歷過那些事情,這一段不能靠史料,就像我寫臺灣後面那一段不是靠史料。
李懷宇 《萬古江河》的寫法跟以前中國通史類的著作有些不一樣,其中重要的一點是世界眼光。
許倬雲 我是有意這麼做的。我在臺灣大學歷史系做系主任時,第一個事情是修改課程:中國是一圈;東亞各國——日本、朝鮮、韓國、馬來西亞、越南、蒙古是一圈;再外一圈是美、俄、英、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