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9年1月22日宣佈,裁員約5 000人,佔公司員工總數的6%。
微軟目前在全球擁有約9萬名員工,這實際上是大公司冗餘病的一個案例。前IBM的CEO路易斯·郭士納在《誰說大象不能跳舞》中承認:“IT行業受技術控制的程度幾乎達到了荒唐的地步。IT公司真的相信他們所作出的異想天開的宣言,所有的公司每時每刻都在追尋下一次巨大的科技浪潮……從正規的商業實踐活動來看,IT行業是一個巨大而非理性的行業。”
微軟實際需要多少人?這個問題不好說,即使你是微軟的一員也說不清楚到底需要多少人。他們超過70%的收入都來源於Windows XP和Office。這兩種產品都是標準化的產品,他們只是把這兩種產品賣了無數的複製。微軟需要9萬人的唯一理由就是養得起9萬人。
貴族天生已經習慣了高成本的生活方式,即使是沒落了,也像《飄》裡面的阿什禮一樣,無法過平民的生活,這是產業轉移的主要原因。聯想收購IBM個人計算機部門時,柳傳志解釋說:IBM的個人計算機毛利率是23%還虧損,聯想的毛利率是14%,可是聯想還能有4%~5%的淨利潤,這就是攤銷的問題。IBM總部的成本過大,好比一個要過豪華生活的老頭,靠三個兒子來供養,大兒子是做銀行的,二兒子是搞房地產的,三兒子是炸油條的,儘管油條炸得不錯,但是要承擔這個事情很困難,所以IBM願意把它分出來,好專注做其他的業務。IBM就好比是穿著西裝賣油條,個人計算機業務是可以贏利的,只是它不應該在IBM,因為攤銷太重才虧損。
手機行業是電信裝置行業一直延伸出來的一場“豪門盛宴”。手機體積很小,再加上思維定勢,在手機發明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手機制造一直是一個垂直系統——整部機器由一個公司製造。即使產業鏈上端有得州儀器、高通、英飛凌、飛利浦等,但它們也只給幾個手機大佬供貨。
所謂山寨手機和品牌手機的區別並不在於有沒有品牌,這只是表象,很多山寨手機也有自己的品牌,iPhone是品牌,為什麼HiPhone就不是品牌?只是一個出名,另一個不出名而已。山寨手機區別於品牌手機主要是運作模式不同,公司規模不同。傳統手機基本上都是大公司的遊戲,他們玩的是規模、內部協調生產、封閉模式;山寨手機玩的是靈活、外部協作、開放的模式。
封閉讓手機行業有比較高的毛利,讓它們過上了貴族生活,同時也染上了一些富貴病。第一波國產品牌手機浪潮的成功,很大原因是我們具有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第二波山寨手機的成功則要從運作模式上找原因,因為光靠勞動力成本低的國內品牌手機已經敗走江湖了。
富貴病
隨著公司規模不斷擴大,官僚主義開始滋生,效率低下是一個難以診斷、難以治癒的綜合性疾病,一些著名的企業領袖都曾經和這種疾病作過頑強的鬥爭。
隨著公司規模不斷擴大,官僚主義開始滋生,效率低下是一個難以診斷、難以治癒的綜合性疾病,一些著名的企業領袖都曾經和這種疾病作過頑強的鬥爭。
。 想看書來
平民崛起(1)
對貴族最早的衝擊來自中國國產品牌手機,繼波導、TCL之後,聯想、海爾、康佳、夏新等一系列家電廠商瘋狂湧入。2003年,這些廠商在中國已經打下半壁江山,整體上超過了國外品牌手機。
此景不長,山寨手機已經悄悄崛起。
為什麼國產品牌手機曇花一現?儘管史料豐富,但也很難說清楚。從時間序列上看,山寨手機尚未成氣候之前,國產品牌手機已顯頹勢,國產品牌手機的潰敗並不能“歸功於”山寨手機。常言道,兵敗如山倒。山寨手機並非導致國產品牌手機的主力軍,很大程度上來講,還是國產品牌手機自身出了問題,人工成本低的比較優勢難以撼動國外品牌手機的綜合優勢。
山寨手機之所以後來居上,在國產品牌手機大潰敗的大背景下能夠異軍突起,我覺得只有兩個原因:主觀上,它們的革命性更徹底;客觀上,聯發科提供穩定的晶片。此前的國產品牌手機除了貼牌用的都是高通等公司的晶片,在核心成本上和國外品牌手機沒有多少差異和優勢可言。
山寨手機沒有首領,當然也沒有“軍師”,它們只知道別人的手機賣多少錢,我要是做出同樣的手機需要多少錢。名牌高階手機一直在每部三四千元,而高仿機價格只是正品的幾分之一。下面是中央電視臺《經濟半小時》播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