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4/4 頁)
加的費用相當於商品售價的3%,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具有前瞻性思維的電子產品生產商,正在開始探索能夠徹底消除所有有毒成分的設計,以便作好準備應對所有可能出臺的法規。即便以後沒有新法規出臺,上述指令也已經對電子企業帶來了深遠影響。美國電子商協會(American Electronics Association)表示,各項新法規“從根本上改變了每家高技術公司的企業戰略,不僅限於針對歐盟國家的戰略,而且包括其全球供應鏈管理的戰略”。
汙染者買單原則
在我們所研究的所有國家中,法規方面的長期趨勢都是令製造汙染者限制其對環境的傷害,併為其造成的損失買單。這一“汙染者買單原則”確保了經濟效益,保護了財產權,同時還提供了強大的法理依據。這種促使企業“將成本內部化”(如經濟學家所言)的措施,意味著透過將汙染從煙囪中或排汙管中排放出去而獲得的競爭優勢,隨著時間的推移將難以為繼。
當我們與英特爾、戴爾以及AMD的高管對話時,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聽到這樣的說法:法律迫使他們在全球改變其設計和流程。他們說,以一種方式生產晶片或組裝電子產品來供應像歐盟這樣的大市場,而針對其他市場採取不同的方式,這樣做完全沒有經濟意義。歸根結底:歐盟的激進政策正在全世界範圍內推動改變。
過於激進?
位於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所透過的最雄心勃勃的一項法規,就是化學品註冊、評估、授權與限制指令,也就是所謂的REACH。這項法規大規模地重構了歐洲監管化學品威脅的方法,將使大量主要行業重新洗牌。
REACH要求生產商註冊其所生產的每一種化學品……大約共有3萬種,並評估其對公共健康帶來的潛在風險。REACH構建於這樣的理念之上:在風險未知的情況下,社會不應該引進新的材料、產品或技術。這項法規是重在預防原則的典範。它將提供安全性證明的重擔從政府肩上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