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1/4 頁)
眨��E穆艏劬拖嗟庇諫蝦R惶滓瘓郵業姆考邸�2007年,一輛帶滬AZ牌照的BMW7新車申請報廢,因為受上海市牌照管理制度的限制,只有報廢車輛才能享受到保留原始車牌號碼的待遇; 車主為了牌照,索性犧牲一輛寶馬。
但最值得一提的還是,國家領導人不遺餘力地表達著對“私營業主或是個體戶的關懷”。首先,全國個體勞動者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個體勞動者協會正式成立。其次,國務院釋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個體工商業戶所得稅暫行條例》。《條例》共十七條 ,自該年度起施行。然後,魯冠球又上了人民日報,這次是頭版,標題為“鄉土奇葩——記農民企業家魯冠球”:西子湖畔的春天,竹筍在沒人注意的地方破土而出。魯冠球從他那偏僻的家鄉走上杭州人民大會堂的講臺,給全市機關黨員幹部講授黨課。這個農民“萬元戶”、企業家黨員,用他的創業史和思想的果實,把“通向共產主義的路就在腳下”這個大主題講得有聲有色。聽完課,記者又走訪了這位浙江省1985年度特等勞動模範所創辦的工廠。我們更清楚地看到,在開放和改革的土壤上,魯冠球創造了“一步登天”的業績,他的精神世界也燦然昇華,坦蕩潔淨。人民日報另一個頭版給了國務院總理*和個體何詠梅,“*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握住重慶市個體縫紉戶何詠梅的手時,這位三十五歲的婦女不知說什麼好,半天才說出三個字來:‘總理好’”。
就連一些以往清高且多愁善感的文化人,也從“純文藝”的視角轉移到“標新立異”。上海話劇團一年都在演年廣久賣瓜子的事。這部刻意為之、精心編劇,名叫《傻子進行曲》的話劇傳情達意,真實摹畫出那年那月的商業圖景與價值主張。還有一部電視劇《萬元戶主和貓》,透視出先富起來的私營業主的種種心理流向和世間百態。此劇一播出,叫好、叫罵的人皆有之。不過,有國外批評者稱種種行為只是一場政治作秀,因為當年包括鄉鎮企業在內的民營企業經歷的震盪,前所未有。
經濟生活中發生的一系列重大變動,使民營企業遭遇嚴峻挑戰:資金吃緊、大路貨飽和、原材料、能源漲價、稅收和各種社會性開支增多……四面八方的衝擊波,使得象蘇南、溫州這樣民營企業發達地區,也墜入谷底。
產品積壓,資金匱乏,利潤率大幅度下降。佔蘇州市民營企業產值一半以上的紡織行業只能開工50%;無錫市花費數億元建立起來的汽車改裝業,開工之日便“斷炊”;常州市民營企業的支柱——電子行業,疲軟地垂落。不少人懷疑民營企業的“黃金時期”是不是已經過去?
年度延伸人物:魯冠球:民營企業家中的常青樹
改革開放三十年,並非處處都有成功者。那些倒下企業家的墓誌銘,往往比成功者的座右銘還要長。基業長青,是每個創業者的鴻鵠之志,卻不得不在短命遊戲中重複著“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三五年”的宿命。成功似乎成了小機率的事件。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1986:與青春無關的日子(10)
對於失敗者,倒下的前車之鑑,可以成為跟隨者的後事之師。對於成功者,能在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沉浮中不倒,他所留下的印跡,則是整個新革命的榮耀,難能可貴。魯冠球,一個領跑改革的先鋒者,一個始終與改革同步的經濟英雄,一個見證了三十年裡所有改革開放關鍵點的幸運者,值得欽佩。
這30年,萬向幾乎每一個細小的節點和重要的轉折都與改革開放的節奏息息相關。所以,解讀魯冠球,也能捕捉到改革開放的些許跡象。
1969年,魯冠球拿出全部家當和4個農民湊齊4000元錢辦起寧圍公社農機廠。計劃經濟的年代,生產、購買、銷售都需要國家指標,魯冠球於計劃經濟的銅牆鐵壁中找到了活下來的縫隙——為周邊公社的工具提供配套生產,如飼料機上的榔頭、柴油機上的油嘴。縫隙中挖金,他艱難地完成了原始積累。到1978年,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小農機廠已具有了工人300人、年產值300餘萬元的規模,魯冠球把這個積沙成丘的企業命名為蕭山萬向節廠。
1978年,魯冠球開始調整戰略,放棄“多元經營”,集中力量專業化生產汽車萬向配件。湧入改革大潮中的魯冠球既經歷了改革的一波三折,又嚐到了改革的甜頭。1981年1月,中央緊急檔案的“打擊投機倒把”,魯冠球的廠陷入困境,訂貨合同被終止;1983年,農村風風火火的承包責任制,讓魯冠球茅塞頓開,他承包下蕭山萬向節廠,以民營企業的身份完成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