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大部分時候還是小數點後兩位,常常找回來一堆幾美分的零錢。這是為什麼美國人的一美分硬幣數量和用途遠多於法國或者中國的原因。
美國的消費稅可以對買主,也可以對賣主徵收,以銷售商品的價值為課稅基數。有些消費稅起因是向製造人或銷售者徵收的,可是這些稅最終還是會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徵收消費稅的缺陷是使窮人比富人負擔更重,被認為有累退性。因為窮人和富人的收入不同,付稅的比例卻一樣。
由於消費稅的標價方式不同,使商品銷售出現了差別,錯覺也由此產生。如果100美元等值於100歐元,美國人在和別人談論那件衣服的時候,常常忽略了多出的那15�5美元稅款,在他的概念裡那衣服價值還是100美元。所以他會認為那件從紐約買的衣服和巴黎一樣便宜。反之,如果在巴黎以115�5歐元買同樣的衣服,他就會認為比紐約貴。
收入以年薪計算,會使人高估自己的財富。支出只算商品淨值,不算消費稅的話,會使人低估自己的花費。而人們在高財富低物價時會擴大自己的支出。這是財富錯覺的第二個特徵。
借貸能力的錯覺4
從國內收入來看,美國政府有無限的徵稅能力。它可以在任何時候做出減稅和增稅的決定,而居民們必須要遵守。在美國,理論上,每1美元的個人收入都是要報稅並交稅的。
美國工資所得稅還是預交的,就是在僱員發工資的同時,他的一部分錢已經預支給美國政府。到年底報稅時,美國政府再根據報稅人的情況多退少補。在法國,所得稅是後交的,到年底報稅時才向政府交納,前後和美國人能差1年時間。解釋這種差別,形象一點說的話就是,法國政府第二年才覺得自己有錢,而美國政府當年就覺得自己有錢了。
從支出上看,美國人以世界的衛道者自居,政府羅列的單項開支比歐洲人大。他們有龐大的軍費開支、太空防禦系統計劃、防範恐怖主義計劃和在世界各地的干預計劃。美國人認為這些不直接造福於本國社會的開支是值得的,可以維護美國在全世界各地的利益,從而給國家的未來帶來實惠。
所以美國政府希望人們多消費,消費者每購一份商品就給政府多提供一份稅金。消費稅收入比之其他收入對政府來說更穩定,徵收的費用低,可以立即為政府提供財政收入,並由此再指導消費。
美國勞工統計局每個月都編制一次消費價格指數(CPI),以衡量家庭和個人消費、商品和勞務價格的變化。這個指數通常包括工資收入者所購買的從食品到汽車等大約300種商品和勞務的價格。美國人相當重視這個指標,因為它是衡量物價上漲的重要標準,涉及到每個人的利益,關係到聯邦政府和美聯儲的決策。
因為美國經濟不像中國是以投資拉動需求的,帶動美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是居民消費。居民消費支出佔美國GDP的2/3,所以說它佔半壁江山一點不為過。
從國際上看,美國政府以為自己有無限的籌資能力,至少目前如此。
美國政府開支不夠的話,就發行債券。美國政府的債券全世界任何國家和地區都可以購買,也確實讓外國政府買去了相當大一部分。日本和中國大陸就是美國債券的主要購買者,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比如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臺灣這些外匯儲備高的國家和地區也持有鉅額的美國債券,從而為美國提供了政府開支的資金。
儘管美國積累了大量的貿易逆差,但是它至今沒有發生支付危機。因為印美元的是美國政府,美元是世界上通行的貿易貨幣。國際貿易中最常見的詞彙就是外匯,對大部分國家尤其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外匯是稀缺的資源,獲取外匯的方式只能是透過本國商品和勞務的輸出,究竟能獲取多少外匯則取決於本國產品經濟競爭力的強弱。由於美國經濟太強大了,對於這些國家來說,美元簡直就等同於外匯。世界上沒有其他一種貨幣能像現在美元一樣獨具外貿結算貨幣、兌換參考貨幣、國家儲備貨幣和金融危機時的干預貨幣四種功能。美元的這四種功能,歐元、日元短期內都無法取代。
所以美國政府發行債券無需提供擔保,美元的國際認同性質和美國政府自身的徵稅能力本身就是一種形式上的擔保。只要外國投資者繼續認同這一點,美國人就覺得自己在世界上有無限籌資的力量,可以繼續發行債券,以新還舊,把國債的雪球越滾越大。這種高估自己借貸能力的現象是財富錯覺的第三個特徵。
錯覺帶來的後果
2000年時,美國外貿赤字達到3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