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頁)
諉曬帕⒆悖�擠淺@�眩��揮盟等���
為此,蒙牛做出了“為別人做廣告”的決定,它從產品的推廣宣傳開始就與伊利聯絡在了一起。蒙牛的第一塊廣告牌子上寫的是“做內蒙古第二品牌”;在冰激凌的包裝上,蒙牛打出了“為民族工業爭氣,向伊利學習”的字樣。
比附定位法——由“潛龍勿用”到“飛龍在天”(2)
蒙牛“高瞻遠矚”設計的共贏廣告牌
事實上,這些廣告看似是對伊利的讚賞,實際上卻使蒙牛和乳業第一巨頭伊利並駕齊驅,從而在消費者心裡留下深刻印象。這與美國阿維斯出租汽車公司強調“我們是老二,所以我們更努力”的定位策略是一致的。而且,蒙牛這種謙遜的態度,寬廣的胸懷,贏得了人們的尊敬和信賴,從而獲得了很好的口碑。
從2000年9月起,蒙牛投資100多萬元,投放了300多幅燈箱廣告,廣告正面主題為《為內蒙古喝彩》,下書:“千里草原騰起伊利集團、興發集團、蒙牛乳業;塞外明珠輝照寧城集團、仕奇集團;河套崢嶸蒙古王;高原獨秀鄂爾多斯……我們為內蒙古喝彩,讓內蒙古騰飛。”
背面的主題為:《我們共同的品牌——中國乳都·呼和浩特》。
實際上,以蒙牛當時的實力、地位和產業規模,這些品牌都令蒙牛難望項背,但蒙牛透過廣告使自己與對方平起平坐,卻使消費者感覺蒙牛與這些品牌一樣,也是名牌,也是大企業。
蒙牛借伊利等名牌企業的名氣提高自身品牌的影響力,無形中就將自己的品牌打了出去。也使自己從一個不起眼的小乳品企業,一躍成為了知名的品牌企業。蒙牛依靠著品牌比附定位,邁出了成功的一步。
蒙牛的比附定位,加速了蒙牛品牌的快速成長,首先叫響了內蒙古,獲得了家鄉人民的好感。接著,它開始向全國擴張,帶著“來自內蒙古大草原”的問候,進軍全國。
比附定位策略有利於品牌的迅速成長,一般適用於品牌成長的初期階段。這樣做,有利於避免受到領導品牌的攻擊。蒙牛剛啟動市場時,從競爭層面上看,草原興發和伊利這兩個“巨無霸”聯手幹掉蒙牛,是完全可能的。
蒙牛的這種名為伊利和草原興發免費做廣告,實為自己躋身乳業品牌第一陣營造勢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這既壯大了自身,又防止了兩敗俱傷。而且蒙牛有一句口號:“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提倡全民喝奶,但你不一定喝蒙牛奶,只要你喝奶就行。
蒙牛明白,只有把這個行業的市場做大了,大家才都有飯吃。伊利和興發看到蒙牛如此“大度”,不僅為自己,還為別人,又怎能忍心去扼殺這隻可愛的“小牛犢”呢?如果蒙牛只顧自己的廣告轟炸,則完全有可能遭遇重創。
成為真正的“蒙”牛後,打出的廣告語
而到今天,蒙牛已經穩穩佔據了中國乳業的半壁江山。
當年的農夫山泉也是這樣,當初,作為一個不知名的小品牌,它也是透過與娃哈哈、樂百氏等龍頭老大們的“水戰”而一炮走紅的。
其實,任何品牌的發展之路,都是最初勢單力薄的時候,依附於一個強大的對手,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不斷壯大自身的力量。
待到時機成熟了,就必然會由“潛龍勿用”時的小心翼翼,一躍而到“飛龍在天”後的笑傲江湖!
最新定位法——無法抗拒的誘惑(1)
開車闖紅燈,就有被扣分、罰款的危險,這是可以看到的;在安靜的圖書館大聲說話,就會遭受到周圍人的“殺氣”,這是可以感覺到的。
人是社會性動物,人的言行必須符合整個社會固有的習慣。一旦“犯規”,就有被吹“違例”、被人噓“你OUT了”的可能。所以,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會變得越來越“乖”:由童年時的“我的地盤我做主”到學會顧及別人的感受,由年少輕狂到成熟穩重。
只有這樣,我們才會被周圍的人認可,才會被他們誇“這孩子長大了、懂事了”。有了他人的肯定,我們才會有成就感、安全感。
小手機與大哥大
到成年了,可以自己買東西了,估計已經被這個社會“教育”得差不多了!我們就會“無師自通”地知道:有錢就要買最好的東西,要用就要用最新的產品,可不能落伍啊!
誰敢在公交車上拿著上世紀的“大哥大”煲電話粥?誰敢穿著孔乙己時代的一襲長衫在酒吧裡“招搖過市”?
我們都害怕別人異樣的目光,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