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我們有17萬億居民儲蓄, 有20多萬億企業儲蓄。 中國決不可以對大規模資本流出掉以輕心。
亞洲其他國家, 韓國, 泰國, 印度, 越南, 印度尼西亞, 等等,許多國家, 像中國一樣, 連續多年升值之後,已經在連續累積了5年的資本流入, 經濟面對嚴重的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泡沫。更為嚴重的是越南。 越南資產價格泡沫已經”率先”破滅。 越南盾兩個月貶值, 資本市場指數1…5月下跌55%,主要城市房價下跌50%, 越南已經走到危機的邊緣。亞洲部分貨幣開始出現對美元貶值的態勢。韓元, 泰銖,盧比,比索在在2008年開始分別對美元貶值, , ,9%。亞洲許多國家的資本流向已經再次隨著美元走勢的轉變開始流出, 韓國最近已經有幾百億美元的流出。
在美元走勢變化的關鍵時候, 資本的大規模的流出, 非常容易摧毀最脆弱的經濟,比方說越南。 在全球化一體化的全球經濟的格局下, 經濟相關性日益緊密, 一個國家出現問題, 對其他國家,特別是周邊國家不可能不產生影響。
第三,這一輪新興市場的資本流入與亞洲金融危機時的資本流入的結構不一樣。
90年代的資本流入是以債務形式流入為主,這一輪資本的流入是以證券投資資本為主。證券投資資本的投機性很大, 而且與直接投資資本的根本區別是變現快, 流動性大,具有快進快出的特點。泰國政府在2006年9月, 曾經突然宣佈過一次對證券投資資本的更嚴厲的管制政策, 其主要原因,就是流入泰國的投機性資本規模超過所能承受的程度, , 對泰國經濟和市場秩序帶來非常不安定的因素。 印度政府在去年11月份,也有過一次對證券資本的管制行動。 雖然後來因為方式的問題, 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泰印都沒有繼續執行管制禁令。但是兩國政府冒著極大的風險, 緊急出臺管制政令, 說明證券投機資本的干擾, 對本國經濟, 社會和市場的穩定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特別是泰國政府, 當年投機資本的恐慌性流出, 引發從泰國開始的亞洲金融危機, 對泰國來說是刻骨銘心的
中國這一輪的資本流入是否是證券投資資本的流入為主有很多討論,對於快速積累的外匯儲備有很多根據官方數字的分類計算。各種計算都顯示有幾千億的非貿易非直接投資的資本流入。證券資本流入佔GDP的比例,正式的,比較確定的計算, 只有QFII的的比例。其他幾千億非貿易資金和非直接投資的資金並沒有確切的去向和資料,不敢枉下判斷。但是問題必須提出來給予必要的關注。
我們認為, 亞洲的經濟危機重重, 美元走勢的改變帶來資本流向的轉變,非常容易像1997年的亞洲危機一樣, 成為點燃危機的導火索。中國經濟處在重重危機之中, 同時大規模的資本流入,也使中國經濟積累了風險。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有四大免受危機影響的屏障。第一,我們吸取了亞洲金融危機和日本泡沫危機的教訓, 高度重視了資本流入的控制,特別是對投機性資本流入資產市場的控制。提前調整了資產價格的膨脹, 在泡沫的形成過程中, 刺破了泡沫。並沒有給大規模的資本流入在資產市場上興風作浪的機會, 資產價格的風險大大降低。第二, 大力度的綜合政策組合,把通漲水平控制在一個可承受的水平上。第三, 三年前開始了匯率機制的改革, 匯率和經濟體制的彈性大大提高,經濟的調整能力大大加強。第四, 在國內外諸多不確定因素和突發性因素的衝擊下,保持了經濟穩定增長的局面。面對美元走勢的改變可能帶來的資本流向的改變,只要我們能夠進一步控制資本的大規模的流出, 我們就能在比1997年更大的開放環境中, 順利渡過危機。
我們認為, 在美元貶值態勢的轉變還沒有完全穩定之前, 實際上要”兩防”,即要防熱錢繼續流入, 又要隨時防範資本大規模流出。繼續防止資本的”大進”和”大出”。因為,美元走勢還沒有完全穩定之前, 投機資本強化升值預期, 吸引更多的投機性資本流入,進一步推動”匯率泡沫”, 賺取’最後的晚餐”。
在美元趨勢明朗以後, 要防止以中國高通漲, 房地產和其他資產價格泡沫,以及周邊新興市場的嚴重通貨膨脹, 資本流出貨幣貶值, 等等情況為理由, 引導人民幣貶值預期, 推動資本大規模流出。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當時華爾街透過各種方式不斷髮出資訊, 強調亞洲經濟危機的嚴重性, 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