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動資本加速流出亞洲, 流向美國, 加劇了亞洲經濟危機的影響,推動美國新經濟的發展。
另外, 不能對周邊國家的危機掉以輕心。在全球化的形式下,各國之間的關聯度越來越大,中國較之1997年已經更大的開放, 資本流動已經有更大的自由度,與周邊國家經濟的關聯度已經非常密切。鄰國越南已經出現經濟危機的訊號, 我們要做好準備, 把可能帶來的影響降到最低。
更重要的是, 立即制定和宣佈外匯管理的應急機制。為防範大規模資本流出,我們應該立即制定並公開宣佈, 不排除在必要的時候啟動資本管制的應急措施, 包括徵收外匯兌換的”託賓稅”, 延長資金境內停留的時間,等等比較嚴格的資本管制的措施。這會大大提高”熱錢”的機會成本, 不僅到時候可以名正言順地控制資本流出,避免資本大規模流出引發經濟危機, 同時也可以阻嚇現在熱錢的流入。因為並不是馬上實施, 也不會對市場造成突發的衝擊性影響。
應急機制不是倒退, 這是必要的應急管理方式。 我們約法三章在先,現在資本可以流入, 但是在我們認為有損害中國經濟的危機影響時, 我們有權啟動緊急預案,保護我們自己的利益。美國政府經常這樣合理合法干預經濟, 比如這次次貸危機。
中國可以應對經濟危機 。
左小蕾:合理切分蛋糕 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收入分配改革可釋放出巨大的消費支付能力。特別是具有高邊際消費傾向的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是現階段一般消費增長的最基本推動力。
改變不合理的分配比重需要完善相應機制。應對中小企業實施減稅政策,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創造偏緊的勞動力就業市場提升工資水平;加大國企向政府分紅的比重;壟斷行業向民間資本開放,使壟斷收入公平地分配到各經濟主體。
收入分配機制改革對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分享式發展、改變二元式經濟格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於刻不容緩的以消費增長為主的增長方式的轉型,收入分配方式的改革可釋放出巨大的消費支付能力。特別是具有高邊際消費傾向的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增長,是現階段一般消費增長的最基本推動力。這對於中國走出新興市場國家的中等收入陷阱至關重要。
強化一次收入分配市場化機制
近期一些企業加薪與兩個因素有關:改革開放多年來勞動生產率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因為相對勞動力過剩,工資沒有隨著勞動生產率提升而同比上漲。第二代農民工受了至少初中甚至高中的教育,他們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大大超過其父輩。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企業的培訓成本已經由社會支付了,所以企業應該把這部分減少的成本作為工資,支付給已經具備更高素質的新一代勞工。
工資上漲採取如此補償方式說明一次收入分配機制到了改革的時候。一次收入分配機制改革主要聚焦工資的提升。工資收入的提升要形成更市場化的機制需要在兩方面下工夫。
透過勞動力的供求關係決定工資水平。如果我們大力發展最能吸納就業的中小企業,創造一個勞動力偏緊的市場,供求的缺口自然就會透過工資上升得到平衡。中小服務企業的發展不論是創新型服務還是一般性服務,應該有巨大的空間。只要政策大力支援,中小企業完全可以成為一次收入分配市場化形成機制的基礎。
二次收入分配:減支就是增收
政府透過財政轉移支付(二次收入分配)對低收入群體進行適當補貼,提供更多的公共品減少老百姓相應的支出,對居民收入是實質性增加。
當前對收入增加最有幫助的財政轉移支付有三方面:
一是加大支援城鎮化的力度。加快推進城鎮化,創造更多城鎮就業機會,就有更多的農民變成居民,就有更多農民收入變成居民的收入。去年城鎮人均收入超過萬元,雖然農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5000元,兩者之間的差距仍然巨大。有研究指出,2015年中國人口達到14億,城市人口將超過農村人口,也就是未來5年應該有近兩億農村人口要變成城鎮居民。這意味著這兩億人的人均收入至少將增長100%。
二是加大支援保障體系完善的力度。日本政府在上世紀70年代加大保障體系的投入,從佔GDP的不到2%上升到超過4%,僱主承擔的社保支出從佔GDP的上升至6%以上,居民儲蓄髮生很大的變化,從24%下降至15%左右。儲蓄的下降是因為保障體系的完善為將來的生活埋單,未來生活的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