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1/4 頁)
“因形而造勢,因勢而治形。”古往今來,順勢者昌,逆勢者亡,唯有謀勢者才能站得高,看得遠,高屋建瓴,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成語中有“勢不可擋”、“勢如破竹”,就是形容浩浩蕩蕩、不可阻擋的潮流之勢。
大“勢”在手,天下任我走。“上兵伐謀”,謀勢的實質就在謀求與己有利的態勢。就是站在制高點上,謀全域性、謀長遠、謀天時、謀地利、謀人和。唯有善於謀勢,進而善於承勢,才能搶佔先機,謀出新局面,創出新成功。北宋名臣薛居正官居宰相之位18年,深得皇上信任。他對“勢”有很深的認識和體驗,寫成《勢勝學》,告訴有權者如何行權,無權者如何取勢,富貴者如何守業,貧賤者如何進取,其中說:“不知勢,無以為人也。”他倡導:“未明之勢,不可臆也;彰顯之勢,不可逆也。”
人類生活離不開三個資源:自然資源、思想資源和人際資源。這些資源匯聚在一起就是一個字:“勢”。
戰機的精要有三:一是“事”,二是“勢”,三是“情”。“事”就是行動的目的和目標,想要做什麼,達到什麼目的;“勢”就是形勢,國際、國內、發展趨勢,有利還是不利,有助還是無助;“情”就是情形、情況、急不急、險不險、天文、地理、民情、軍情、士情等。
審時度勢,見機之道。諸葛亮曾說:“識時務者為俊傑。識時務、善變通,英雄幹驚天動地的偉業當如此,凡人過平平常常的生活亦如此。”世上見機行事,當機立斷者勝;優柔寡斷,錯失良機者敗。見機之道,首在出其不意,抓住戰機,出奇攻敵,如此則攻必克,戰必勝;有機不乘、見機不用、用機不速,則機易失,戰不果。
順勢而為,就是借用天時、地利、人和等形勢,實施自己有目的作為。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民大起義,藉助連綿不斷的大雨,耽誤了赴勞役的期限,面臨著全部被砍頭的形勢,又設計了一個假石碑從地下挖出,以“替天行道”的名舉起了義旗,雖起義失敗了,但播下了反抗強暴和壓榨的火種,也為日後項羽稱雄,劉邦定天下奠定了基礎。明末時期,盤踞在東北的清軍,借明朝大軍圍剿李自成農民起義軍之即,大興進兵入關,推翻明王朝,建立了清王朝。
“有謀勝無謀,良謀勝劣謀。”謀“勢”重在智謀,“智”是指智力、智慧、智慧、明智等,“謀”是指預謀、計謀、謀劃、謀略等。謀勢一是對現有情況和條件進行分析判斷;二是對未來和不確定因素的分析觀測;三是找出一個好的方案辦法把現在與未來連線起來,謀劃出有利於己的形勢和態勢,以便乘勢和順勢成就事業。謀勢需先度勢,度勢包括“辨勢”與“預勢”,既敏銳地看清現在,精確地展望未來。晚清巨賈胡雪巖說:“做生意,把握時勢大局是頭等大事。”
順勢而為,講究的是順應潮流和趨勢,在環境、形勢、條件十分有利的時候,當機立斷,抓住時機,從而創立業績。我國改革開放戰略的提出,就是在持續十年的“*”剛剛結束,“四人幫”剛剛被打倒,人心思治、人心思富、人心思強的大趨勢下,中央做出的戰略決策,決策一出,立刻得到全國人民的擁護和響應,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支援和幫助。大慶油田的開發,是在國際社會卡我們的脖子,國家急需原油,國內經濟建設困難的時刻,調集石油戰線、軍隊等大批人員舉行的一場空前大會戰,才一舉拿下的大油田,應該說是形勢所逼迫,需要所逼迫。我國的汽車行業、電器行業、計算機行業等,改革開放後都得以迅猛發展,無不是順勢而為的結果。
順勢而為,但絕不是隨心所欲。趁順風行船,行駛千里也不會停止;但揚帆不收,就會導致船毀人亡,就是說順勢也要有節有制,順其自然,要處處體現一個“順”字,不違背客現規律,不違反道德規範,不違反民俗民約,不違反原則和制度。管理學有一句名言:“首先要做對的事情,而不是把事情做對。”這兩句話只是把兩個詞前後互換了一下位置,但意義就完全變成兩種了。所謂“做對的事情”,是指確定事情是正確的、正義的,你再去做才有意義和價值。所謂“把事情做對”,那就是不管事情對與錯,都盲目地去做,那結果就不好說了,假如這件事情是走私、販毒、殺人放火、或偷盜搶劫,既使你把事情做的再好,也是犯罪。因此說,順勢而為,是有目的之為,有意義之為。
水是至柔至弱之物,又是至兇至險之物。善用之,可以滋養人、造福人,藉著水勢,可遠涉重洋,可以盪舟遊玩,可以灌地耕田;不善用者,它可以衝房毀地、蕩滅生靈,氾濫成災。古代“大禹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