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3/4 頁)
除了在心理治療師的辦公室,很少人願意表示:「你傷了我的感情」,或是「我好難過,我想談談這件事」,或是「我的工作讓我感到沮喪,請花一個小時聽我訴苦」。但是,我們會用聲音暗示這些感覺,我們玩著情緒的捉迷藏遊戲。傷心的人也許希望獲得同情,卻又覺得要經過你的「允許」才能提起這件事。她會嘆息、緩慢地說話、簡短地回答問題,並以肢體語言──像是雙眼垂視、死氣沉沉的姿勢,配合低沉無力的聲調來表達,最後你會得到訊息而問起怎麼一回事,於是給予她所尋求的許可。
這種行為好像略嫌做作,但這是社會化的產品。社會禮俗教導我們不要公開乞求同情,不要表達憤恨或嫉妒,不要展現憤怒、受傷或種種不愉快的情緒。有時我們迫切需要自我表達,卻不想就這麼說出來,於是我們用音調來傳達訊息。這種非語言的溝通非常普遍,你可以自己試驗看看:把電影片道轉到你聽不懂的語言,找出肥皂劇,背對著電視機,你也許跟不上情節,但是你一定能聽出演員的情緒。
以我最近參與的兩起審判為例,就能瞭解說話的方式是多麼重要。第一個案子是由一名年輕男子的家人提出,這名男子發生車禍,並因醫療人員誤讀藥品標籤而死亡。原告認為藥瓶標示的不清楚,因而控告藥廠,藥廠則僱我來選擇陪審團。陪審團必須決定誰是誰非,如果藥廠要賠錢,該賠多少。
選擇陪審團的時候,原告律師問一名中年、保守的白人,願不願意付一筆錢,賠償痛失親人的家屬。那名男子回答:「親人的死是無法以金錢來衡量的。」原告律師認為他是很好的陪審員,因為他同意無限制地賠償。那名男子「說」的很對。 但是原告律師忽略了中年男子的說話聲調。我發覺那名男子語帶諷刺,他的聲調告訴我,他痛恨律師要他為年輕男子的死標價。陪審員的答覆明確且切中要點,暗示他個人與這個案子有一定程度的距離。這個線索讓我瞭解,他的意思不是要鉅額賠償,而是認為不該把人的生命標價。於是我讓他待在陪審團裡,結果證明我們是對的。經過三十分鐘的討論之後,他和其它人都投票認為製藥廠無須為年輕男子的死負責。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五章 學會聽出弦外之音(2)
第二個例子是發生在希米穀(Simi Valley)的刑事案,四名警官被控毆打羅尼金(Rodney King)。選擇陪審團時,一名年輕的拉丁美洲婦人提到,她一個兒子想當警官。她誠懇地表示,她不認為這四名警官有罪。賴瑞包威爾(Larry Powell)和史坦希昆(Stacey Koon)不建議選她,因為她的兒子有意當警官,而且她寬大為懷,讓他們相信她會同情被告。
然而我仔細注意她回答問題的方式。在問到是否和其它人討論過這個案子時,她表示和丈夫討論過。她的丈夫認為警官有罪,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雖然她保證不受丈夫的影響,審判期間也不和他討論這個案子,但是我有我的疑慮。從她談到丈夫時恭敬的音調看來,可以判斷她有個傳統婚姻,她要照顧家庭及小孩,而她丈夫則是一家之主。提到丈夫的看法時,她可以侃侃而談,毫不保留,言下之意是丈夫的意見就是真理。當她保證放開胸懷,把丈夫的看法置之不理時,聲音變得越來越輕,越來越不確定,顯示她對自己所說的話缺乏自信。我想她必須克服極大的心理障礙才能投「無罪」票,但這麼做會招致丈夫的憤怒與輕視。結果呢,她投包威爾警官「有罪」。
若能掌握各種聲音線索的含意,並仔細聆聽,就能響應他人聲調中隱藏的批判訊息。你可以依循下列步驟來演練: 掌握聲音線索的演練步驟 1。 偶爾在談話中,把注意力放在聲音,而非言詞上。 2。 想想聲音所表達的,是自願還是被動的意思? 3。 找出模式。想想對方的音調是否異於平常,或是有誇大的傾向? 4。 拿聲音與肢體語言及用字遣詞作比較。 5。 考慮外在環境。 6。 解讀聲音線索。 把焦點放在聲音上
在有限的時間內,你所能吸收的資料也相當有限。你要注意對方的言談,同時要區分她的珠寶種類,注意她有沒有交叉雙腿……,這的確很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難免會忽略了聲調,除非它有什麼特別之處。由於我們要回答對方的問題,所以我們通常把注意力放在言詞,而非音調上。有時候如果我們不注意談話內容,就會跟不上。
即使如此,每次談話時,你都可以暫時把注意力放在音調上。經過練習之後,你還能同時傾聽言詞和音調。不論言談內容有多複雜,只消片刻的時間,你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