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2/4 頁)
貴了。因為在某種程度上理解外國的事情,分析其所採取的強硬政策,應該與現實不會發生太大的矛盾,但是要把中國強硬的抵抗手段示之於外人,在當時來說,事出必要,不可不為,在當時也確有難度。
可是一旦發生戰爭,雙方打起來,對主張維持現狀的特權階級來說,此屬意料之外,非加以阻止不可。北京宮廷裡的最高權力者軍機大臣穆彰阿,一個熱心的維持現狀派,就認定是林則徐的強硬政策招來深刻的事態,便以對英交涉不當為由,在戰爭進行當中把林則徐撤職查辦,貶流到新疆的伊犁地方。
林則徐被貶到伊犁,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三月到達洛陽,四月抵達西安,在這裡林則徐病倒了。他抱病出發是在七月,十一月安抵目的地。這一年,林則徐五十八歲。三年後,返任陝甘總督,又重回高職。在新疆的滯留中,林則徐所關心的,仍然是對外問題。
。 想看書來
永遠的反煙英雄林則徐(2)
林則徐到達伊犁的第二年,寫成一本書叫《俄羅斯國紀要》。根據《國朝先正事略》的記載,有一位深恐西洋侵略中國的年輕後輩,向他求教對策,林則徐說:“西洋(指英國)不足為懼,終犯中國者,惟俄羅斯耶!餘已老矣,君輩俟可親眼見之。”他雖有這樣的先見之明,可是在對外問題上已漸漸失去熱心。
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兩次戰爭的十年間,前半段,林則徐是過著貶放的流罪生活;後半段,卻是過著復職的地方官生活。從身份來說,的確是不同的兩種身份。可是從關心對外關係來說,十年之間卻都具有同一色彩。
林則徐與琦善的鮮明對比
林則徐所貶放之地的新疆,現稱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居民的大部分是維吾爾族,信奉回教;雖同歸清廷統治,但在政治上、生活上,和漢族有所不同。
林則徐回撥署陝甘總督時最初辦的一件事,就是“辦理番案”(他辦完這件事後馬上又被調任),亦即辦理一件少數民族的紛爭事件。紛爭起因於這些少數民族殺害了地方官吏,並且開始掠奪民物。林則徐在這裡鑄造大炮,平定了番人的叛亂。利用近代的武器,制壓使用弓矢的未開化民族,就像他在廣東被英國人所制服一樣,事後的處置頗為寬大,除了幾個主犯之外,其他人統統釋放。
虎門海戰圖
其後陝甘總督的是滿人琦善。林則徐在以主戰派的鷹派姿態主張抗英的四面楚歌下,被撤職查辦時,接任他的後任欽差大臣同樣是這個琦善。琦善把林則徐苦心經營的廣東海防設施逐件撤除之後,又把香港割讓給英國,他是如假包換徹底的鴿派人物。但他接任陝甘總督後,卻一反鴿派人物的嘴臉,變成徹頭徹尾的鷹派作風,把黑城撒拉的回教徒造反分子全殺無赦,一個不留。由於手段過於殘酷不仁,受到清廷的譴責,被調吉林,貶職流放。
林則徐對於英國是主張戰爭的鷹派作風,對於邊疆的少數民族卻是主張和平的鴿派姿態;相反地,琦善對英主和,對沙漠匪徒卻主戰。
1847年,林則徐調任雲貴總督,管轄雲南省和貴州省,任地是雲南省的昆明。28年前,林則徐曾主持府試於此,可以說是舊地重任,駕輕就熟。可是現在此地卻是漢回反目,紛爭頻繁之地,無日不有毆鬥事件發生。回教徒“馬大事件”,就是他到任時發生的;馬大是回族歌手,他到處演唱譏諷漢人的歌曲,激起漢人的不滿,一怒之下漢人燒燬了回教寺院。林則徐對於處理漢回沖突,在貶放新疆的三年期間積有經驗,他主張只有良莠之分,沒有漢回之別,成功地解決了馬大事件。這是他處理民族關係的另一事例。
林則徐在雲貴總督任中,長年隨侍身邊的老妻鄭淑卿與他永別,使他痛惋良深。他十四歲訂婚,二十歲時成家。因念痛失良妻,又加病魔纏身,便在翌年(1849)提出辭呈,去職回鄉。他先離開昆明,到江西南昌百花洲養病。第二年三月,才回到故鄉福州。這次回鄉,距離他父親逝世時的丁憂回鄉,正好20年。當他回到福州時,又接道光帝駕崩的惡耗,使他倍感家國之憂。
十年前攘外,十年後安內
道光逝,咸豐立,新皇帝又想到這位鴉片戰爭的英雄,特地召他赴京“聽侯簡用”。林則徐以年老多病為由懇辭。據福建巡撫的奏文所稱:林則徐犯有疝氣,時常發作,兩腿疼脹異常,難作跪拜之禮,惟言語精神尚稱健爽。言下之意,俟他病癒,仍可請他重受大任。林則徐有子三人,女兒林普晴嫁給沈葆楨。沈葆楨亦屬異數人才,每見林丈人,必說國家仍需林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