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頁)
� 男人每個月也有那幾天,跟女人差不多,心情無故低落。這個時候不要問他怎麼了,只要陪在他身邊。
� 他和朋友出去玩,你不要問他為什麼不帶你一同前往。男人都願意做風箏,只要線還在你手裡。
� 男人都很懶、很笨,儘管他愛你,但是又不想費盡心思討好你,你所能做的就是在適當的時候給他個明示。
� 男人不管外表有多強大,但是骨子裡都還是一個孩子。在他任性的時候不要對他大吼大叫,這對他不起作用。最有效的辦法是跟他一起瘋。
� 男人大多都是不肯認錯的,在他知道錯的時候給他一個臺階下。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愛,貫穿事業的全程
愛丈夫
龔如心覺得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喜悅就是與丈夫王德輝的愛情、婚姻。婚後兩人一直幸福恩愛,每天早上她都和丈夫一起跑步,之後結伴去上班。他們夫婦倆攜手創業,白手起家,華懋是他們共同的心血,也是他們愛情的見證。深愛的丈夫被綁架失蹤之後,綁架的威脅亦轉向龔如心自己,她的私人助理也受到死亡恐嚇。這些打擊沒有讓這個身高不到1.60米的小女子倒下去,她從悲傷中站起來,全身心投入華懋的經營中去。華懋的總部裡,龔如心一直保留著王德輝昔日的辦公室,保留著所有他用過的桌椅和辦公用品。她仍然希望別人叫她“王太”,叫她“王龔如心”。
她堅信丈夫還活著。在派人四處搜尋他的同時,龔如心進取、打拼,獨當一面,她要努力工作,將華懋打理好,等他回來看。
對丈夫的愛是她工作的動力,也是支援她一路走下去的精神支柱。公司是兩個人共同的心血,也是那段愛情最重要的證明。另外,她還特地建造瞭如心廣場,來寄託自己的感情。兩座大樓,分別以她和丈夫的英文名命名,42層的低座叫“NINA TOWER”,88層的高座則命名為“TEDDYTOWER”,兩座樓並肩而立,一如兩人並肩站在一起。物業之間更由一條透明天橋連線,寓意兩人手牽手,情感永不改變。
愛他人
龔如心曾經感慨:“記不清多少房子是我們蓋的了,但每一個都有我的心血進去,怎麼把房子弄得好一點,賣得好一點,適合人家用一點,每次我都很有興趣。”
華懋開始做房地產的時候,便是面對中下階層的市民。此後,又推出了大批一般市民可以承受的住宅,樓宇所處的位置,亦往往在勞工密集的地區,樓宇多屬中小型單位,以樸素著稱。
“非典”期間,龔如心對華懋屬下的工貿住宅、屋苑住戶、租客都採取了抗病毒的環境保護措施,還對娛樂場所的顧客採取了相應的保護措施。在“非典”期間,華懋所有的房地產和娛樂業均未出現一例“非典”病例,在香港創下了零記錄。
20世紀90年代,龔如心帶著希望國家富強的心態開始在祖國大陸投資。她的目光投向了當時相對落後的河南,在慶陽鋁廠、鞏義電廠投下巨資,使得工廠的生產技術得以革新,產品質量和產量(發電量)都有了飛躍的發展。當她瞭解到河南是農業大省,農產品深加工可解決農民生計時,她投資建廠,生產雙匯火腿腸,大量收購農民飼養的生豬,使得農民對種植玉米等飼料有了積極性,促進當地農產品由粗加工向深加工邁進。她說,在大陸投資,不光是為了自己掙錢,要看得更長遠。國家發展不平衡,能夠為落後的地區出力,讓百姓得利,是自己感到高興的事情。而今,雙匯已是中國肉食加工業的知名企業。不僅如此,她還帶動了許多港臺企業前往投資,推動了河南經濟的發展。
愛工作
龔如心剛結婚的時候,只是在丈夫的公司裡幫忙,做一些文員的工作,打打字,對華懋的業務沒有什麼興趣。直到王德輝開始做地產,她才對蓋房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房地產始終是她熱愛的工作,因為喜歡,所以不惜投入自己全部的心力而樂此不疲。
她喜歡蓋房子,也喜歡做投資。正如她自己所說的:“我最開心的事就是投資。”
龔如心努力工作,擁有鉅額財富。財富使她能更多地做想做的事情。錢總是要用的,“逐利歸於仁義”,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她希望可以掙更多的錢,去幫助更多的人。她說:“我覺得現在還有許多事情可做,需要做。但在很多事情上沒時間,用不上力。用不上力的地方就該出錢,這樣賺錢就很有用。要賺錢才能幫助更多的人。”
事業成功是她的動力,能幫助別人使她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