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我們到目前為止共投了150多家公司,其中已經退出了30家。2005年我們透過對三家公司的股權轉讓獲得了5000萬美元的現金收入。2006年至今,我們已經獲得了1�1億美元左右的收入。2005年回報率最高的是百度,2006年回報率最高的是搜房。搜房是我們10年前投的,2005年才得到回報,可見我們很有耐心。
到中國內地去
從1993年開始,IDG就在媒體、出版、線上服務、研究等領域投資了2億美元。目前我們在中國的在投基金已經達到7�5億美元,是以前的三倍多。
過去我們只投早期和發展期的專案,現在我們開始投一些中晚期專案。過去8個月我們已經投資了10多個專案。我們現在的基金中,IDG主要針對早期的專案,IDG…Accel主要針對成長期的專案。投資的線拉長了,速度提高了,力度也加大了。
IDG是最早進入中國的風險投資公司,因而我們也聽到一些議論,說IDG在中國市場的成功,是因為它來得早,每一單投的錢也少,如果有更多有實力的風險投資公司進入這個市場,IDG將面臨許多好專案的競爭。
事實也確實如此,自2005年以來,美國本土的許多風險投資商陸續進入中國,如紅杉資本、藍山資本(BlueBridge)、DCM等數十家,他們紛紛在中國尋找本地經理人,來發掘這個新興的市場。
有些人可能擔心,由於很多美國的投資商來到中國,IDG會面臨競爭壓力,許多優質公司將被瓜分。
我們覺得,投資是按階段進行的,而IDG擅長於早期和成長期的投資,成本低,佔有股份大,後期可以跟進,回報率也高。所以我們也希望更多做晚期的VC進入這個市場,可以和我們形成互補來幫助企業成長。
而且,新的VC一般喜歡盤踞在北京、上海這些大都市,等著企業找上門。我們參與央視的《贏在中國》,收到了來自各地的15萬多份商業計劃書,其中一些來自中國西部甚至偏遠地區,所以我們在多個城市設立了辦事處,如天津、杭州、南京、成都、重慶、長沙,因為那些城市有很多很好的企業。
對於退出機制,我認為中國若能實現“全流通”就好了。一般一家公司產品的使用者或對產品非常瞭解的人才會對這家公司感興趣。而中國公司的消費者多在國內,當公司去國外上市,國外的投資者很多並不是該公司產品的消費者,其個人也並不瞭解這家公司或僅僅透過報紙來了解,所以,公司如果能在其產品的主要消費者所在國上市是最好的。若中國能實現“全流通”,將會有更多的中國公司在國內上市。
下一輪投資重點
我每年都會到中國來考察一些新的投資機會。正如我30年前第一次到中國一樣,現在中國人對於媒體內容依然保持著濃厚的興趣。我此次拜訪了幾個出版社,我認為他們應該增加一些科技應用,如線上服務等更特殊的展示方式,用更先進的技術改進搜尋內容與搜尋引擎的配合,更多地使用影片、音訊。
因此,我們增加了對媒體的投資,並開始直接投資媒體,如出版發行、線上服務。我們有一個5000萬美元的媒體投資基金,將專門投資影視產品,我們會把LP(Limited Partner;有限合夥人)限定為一些有相關經驗的在國際上有影視發行渠道的投資商。
現在網際網路為我們建立起了另外一個發行渠道。人們可以在家裡線上收看或下載後觀看。從全球範圍來看,成千上萬的人會需要我們的影視產品。
我想幫助我們投資的公司與國際接軌。當看到有些公司能夠透過改造、技術的引進或其他因素如新的分銷商的加入而受益,我就會把該企業的需要帶回美國,我們知道什麼樣的企業需要他們的產品,什麼企業能對他們進行技術轉讓,我們會聯絡合適的美國企業,幫助這些中國企業成功。
譬如現在流行的Web2�0網站,這些網站內容很豐富,有很高的訪問量,維持費用也很低,但它們還沒有找到好的商業模式。如何才能從那些認為網路空間只是用來交換資訊的人身上賺到錢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而且他們也不喜歡廣告來打斷他們的交流。所以對於這些網路公司來說,找到贏利模式是一個挑戰。我們知道一旦人們交費上網以後,不可能再向他們收取其他的上網費用。但如果我們進行改變,將Web2�0與3G手機結合起來,向手機使用者收取Web2�0的服務費用就容易多了。
網際網路仍蘊藏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