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為VC會花時間,而在談之前我還會先給他描述一下專案,勾起他的興趣,或者教創業者該怎麼談。
創業者去見VC的時候經常不知道怎麼談,我常用兩個歇後語來形容:“啞巴吃餃子——心裡有數”,但是“茶壺煮餃子——倒不出來”。當年我見VC時也是這個感覺,覺得這個事特好、特大,但是說不清,或者不知道從哪兒說。
創業者容易犯三個錯誤。有些創業者一上來就開始雲山霧罩地談很多定性的東西,說“我們這個東西,一出來就把百度給滅了,我們這個東西絕對是世界老大”,這都是非常忌諱的。你不要定性地說,中國人喜歡定性,寫出來的東西都不是具體的,而是籠統的。聽了半天,投資商沒有了耐心:“你講了半天,我知道你的東西好,可這種好應該由我來下結論,而不是你來講。”
還有一種人一上來就談國際形勢,網際網路會有什麼發展,國內怎麼樣,講了半天,我就跟他說,投資人都很聰明,天天讀產業報告,你應該開門見山,別給人上網際網路形勢教育課。
很多人的PPT前20頁都是對這個市場的綜述,還有一類人偏好先抒發個人情懷,就跟詩人一樣,講講自己的理想,自己當年如何如何,有點像祥林嫂述家史似的。我理解他們,想透過這些跟VC起化學反應,但是他們錯了,投資商都是非常冷靜的,如果真的投了你,透過跟你的交流,會更多地瞭解你這個人。但是你這個人再好,附在計劃書前面的如果是你的詩集,投資商看都不要看,隨手就丟到垃圾桶裡,因為你太感性,你可能真是一個很優秀的詩人,但不等於能把商業模式做好。
我見了那麼多國際大牌VC,都問過他們一個問題:“怎麼樣給你們講案子才好?”其實只需要在幾分鐘之內,用最簡單、清晰的語言描述做了什麼東西,這個東西有什麼樣的市場,提供了什麼樣的價值,為什麼別人會用它,是不是還有更多的人用,至於怎麼掙錢,你自己知道就好,你不知道也沒關係。
投資企業,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投資一個人。不過如何去判斷一個人,真的是憑直覺,很多東西跟做企業一樣,你花了三個小時面試一個人,你就能準確判斷這個人?這真的很難總結。
但是我覺得對創業者有幾個基本的要求:第一,人不能太自負。成功的人可能會自負,但是自負的人很難成功。第二,沒有太多經驗又沒有學習能力的人,我覺得是很難成功的。美國的商業環境相對成熟和單純,哪怕你沒有經驗,你有一個好主意,就會有一幫人來幫你組建一個團隊,但中國這種情況幾乎不存在。你看看今天中國網際網路成功的這些人,很多人都是花長時間熬出來的。
對創業團隊來講,需要長時間的學習,不斷琢磨。我跟人合作,一直堅信當年學習到的一個道理——“幫別人成功你就容易成功”。
VC的運作模式
如何選擇專案
1、IDG中國董事長熊曉鴿
VC無法預測風險
VC的運作模式
風險投資基金的一個運作模式是,創業者有一個主意,佔了一定的股份,我們投一定的錢進去,最後上市,他獲得很高的回報,成了百萬富翁或者億萬富翁,我們也在股市上退出,把錢拿回來以後也取得一個很高的回報。
我們作為管理基金的人也跟大家一樣,也得吃飯,也得坐辦公室,也得開車,等等,那麼我們怎麼樣賺錢呢?
風險投資一個標準的做法就是拿管理費,就是管理基金本身所需要的錢,一般來說是基金規模的2%~3%之間。比方說基金規模是一億美元,風險投資基金的管理者每年可以拿300萬美元以下的錢來做管理費。風險投資商拿這筆錢租房子、發工資,來養一個尋找專案的團隊等,這是管理費。
另外,風險管理投資基金在所投資專案退出之後,在利潤裡面可以有20%~30%的分成。一般的基金是20%,但是最好的、第一流的基金可以拿30%。我常說,風險投資家永遠不會嫉妒所投資的人的成功。比如,我們投了張朝陽,但是我從來不會嫉妒張朝陽的成功,只是說張朝陽是我們投的。為什麼呢?它越成功,賺的錢越多,我們賺的錢也越多。
那麼風險投資家的錢從哪兒來?風險投資家的錢也不是自己的,那是誰的錢?在美國,最大的出錢機構有兩家,一個是退休基金,一個是學校。很多退休基金規模非常大,基金除了存到銀行取得一些固定收益以外,還要把錢分散投資,比如買股票,還有風險投資商拿了這些錢,掙更多錢回報基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