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4/4 頁)
:要戰咱們戰技術,搞一場“技術擂臺賽”。
海信模式(2)
在決定企業競爭能力的五大要素中,周厚健頑固地把人才和技術要素放在首位,而不是把服務、價格和廣告宣傳作為首選要素。他堅持說:
“海信寧可服從長期利益而犧牲短期利益。產品的毛利分攤到廣告上多了,分攤到開發和質量上的必然就少。這是不能容忍的……如果不掌握技術創新主動權,在大開放的市場上就只能拿到‘微利’;要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要在市場上拿到長期的‘厚利’,就必須捨得在技術創新上花大價錢。”
海信在技術創新上的超額投入,使其以高科技含量品牌的形象在市場上穩穩地站住了腳跟。周厚健相信,海信與一般家電企業的主要區別就在於,它堅持“非國際一流技術不引進,非國內一流產品不生產”。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海信的創新精神(1)
2002年5月15日的《海信時代》以《數字科技的攻堅兵》為題講述了海信技術中心科技標兵佘智勇的故事。
在DB-318S和DB-518C數字電視機頂盒的開發過程中,由於開發週期短,研發人員不足,佘智勇一個人承擔了所有軟體開發和主要硬體設計開發工作。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事實上在跨國公司中,它需要一個規模巨大的團隊才能完成。
從那以後,佘智勇就只有放棄節假休息,不分白天黑夜地工作,直至這兩款產品透過了青島市科委組織的技術鑑定,證明產品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當鑑定結果出來時,佘智勇終於可以笑著說:“這就值了。”
在海信集團臨時追加的DB-2001HDC電視機頂盒開發中,佘智勇又承擔了前端電路設計、軟體設計開發工作。他在很短的時間內,僅透過一次PCB板設計,就完成了需要幾輪開發的設計要求,大大縮短了開發週期,保證了青島有線電視臺的HDTV電視試播工作。
2001年,海信技術中心根據開發需要,將原來的數字所分成數字電視所和數字顯示所兩個專業研究所,佘智勇變成了數字電視所副所長。分拆後至少在短期內造成了開發任務重、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