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4/4 頁)
過無數個夏天之後,夏曉東有機會面對一個全新的夏天。那的確是一個全新的夏天,先是海信退出了青島家電博覽會,接著周厚健推遲了“三園一廈”落成典禮。他們一起去了日本,在那裡,他們與幾家跨國公司的領導人進行了殘酷的談判,最終在7月底,海信與住友結成了戰略聯盟。
接下來該是什麼了?
8月中旬,“三園一廈”的落成儀式終於開始了。
夏曉東,作為海信集團副董事長,有機會在這個夏天體味一種特別的味道。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味道呢?
夏曉東1981年來到了青島電視機總廠,在此之前他是北海艦隊的航空兵。夏曉東大學畢業的那年,正好是青島無線電廠成立的1969年。他並沒有出現在江西路24號的手工作坊裡去研究紅燈牌半導體和黑白電視機。
大學畢業之後,夏曉東選擇了“到部隊鍛鍊、改造”。那時候他站了一年的夜崗,參與蓋了一棟家屬樓,便沒再參加其他“重大的行動”。
的確,部隊的技術性工作與他的想像有差距,每當回憶起在部隊的那些日子,他感到並不怎麼甜美。他說:“出於(技術工作與想像有差距)這種考慮,我多次請求復員到地方。”他前前後後進行了將近5年的努力,1981年終於如願以償地出現在了青島電視機總廠。
他剛到電視機總廠的時候,人們對他並沒有太大的興趣,誰也不會想到他將是日後這家工廠的權力人物之一,也不會想到他將帶領著日後的1500多名工程師為海信的技術創新創造一個美好的前景。當時,他只是一個復員的航空兵。
他先從一般工程技術人員幹起,然後到了車間。終於有一天,他變成了車間副主任,慢慢地,在一個計劃經濟年代裡他又變成了代理主任、主任、工藝處處長……
1992年,周厚健執掌了江西路11號的權力之後,他獲得了周厚健的信任,以副廠長的身份兼任技術中心主任。那是海信的“靈魂部門”,在那裡,夏曉東找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東西——技術創新。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